渠道之争背后的进退玄机

2010年06月15日 10:31   来源:解放日报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要学会、走好“双赢”这一步,对很多国内企业来说,还是任重道远。适度地利益让渡,并不意味着金融国际化进程受阻,反而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智慧的体现。

    ●制定技术标准应该成为我们竞争力的体现,增加我们在合作上讨价还价的砝码,让外界看到我们的实力和话语权。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的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主持人:本报记者支玲琳

    ●嘉宾: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支玲琳:“凡带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自8月1日起在境外不得再走银联通道”,对国内5000万持卡人来说,最近VISA的这一纸发函似乎有些突然。这意味着,今后持卡人在海外消费将增加一笔可观的货币转换支出。然而,随着事件的推进,当年VISA与银联的合作背景,近年来国际卡组织受困内地市场等情况被更多地披露了出来。对此,有什么值得我们深思吗?

    戴国强:我至今记得2002年出国时银联卡刷不出的窘迫,后来借了友人的VISA卡方才解了围。所以,我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就是,万一以后这些国际支付组织对我们关闭支付通道,那该怎么办?随着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日渐扩大和深入,倘若出现如此局面,怕是所有人都不乐见的。

    今天VISA的反击,我认为是一种信号:该是需要注意处理好与国际间大的金融组织关系的时候了,否则我们今后受到的约束和限制可能会越来越多。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有这种理念:朋友交得越多越好,得道多助,这是不变的真理。很多事情其实都不是孤立的。现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大行贸易保护主义,包括法国、西班牙、俄罗斯、阿根廷、印度等国都推出了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政策。对此,我们应该有所警惕和思考。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要学会、走好“双赢”这一步,对很多国内企业来说,还是任重道远。适度的利益让渡,并不意味着金融国际化进程受阻,反而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智慧的体现。

    支玲琳:一方面在内地业务发展不利,另一方面海外营盘又日渐被蚕食,VISA之所以举起“制裁”大刀似乎不难理解,由此是否也引出一个关于金融开放度的问题?

    戴国强:我们一直有这样的观点,即监管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市场就开放到什么程度。当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西方利用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开放中的体系缺陷而乘人之危的做法,我们当然要警惕。但10多年过去了,我们正在强大起来,不用过分担心人家会把我们的领地侵吞掉。实践证明,最多就是分一杯羹而已,这也是一种市场交换。我们想挤进世界市场,从现存的格局中获得份额,就要掌握等价交换的法则和规律。

    有时,适当的利益让渡,反而能换来更多的长远利益。当年外资银行进入,舆论惊呼“狼来了”。结果呢,现在中资银行不仅健康成长,国际竞争力排名也逐年提前。从开放到引进战略投资者,我们虽然让出了一些利益,但是也受益匪浅:无论银行管理水平,还是经营理念、服务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我们要有胸襟。

    支玲琳: VISA最为看重的就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消费力,而这恰恰也正是银联这些年得以迅速发展、拓展势力范围的底气所在。与VISA的激烈反应相比,银联回应的表现同样强势。对此您如何解读?

    戴国强:银联目前已经布点到了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确已经具有一定市场。但同时要看到, VISA毕竟已经做了半个多世纪,无论是支付速度,还是信誉、服务,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像信用卡犯罪,尽管海外也有,但是没有国内这么多。而这,不是仅仅用IC卡替代磁条就可以做到的。技术上的提高是容易的,但管理上的提高却还有待时日。

    支玲琳: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学到了一点:仅仅是拼商品、拼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制定标准。谁制定了标准,谁就决定了游戏规则,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从当年的DVD、3G标准之争,到如今银联将用IC卡全面替代磁条卡,以技术标准反制VISA,这是否是竞争力提升的表现?

    戴国强:作为一个大国,制定自己的银行卡标准和技术标准,这本身无可非议。但在标准化的同时要考虑到,银行卡消费的本质是使用电子货币。只有支付变得便捷,人们才会愿意使用。此外,这个标准能否行得通还取决于,在我们制定这套标准后,别人是否愿意跟随。如果运通、万事达跟上来了,那么VISA的确是被孤立了。否则,那就是我们用一道防火墙将自己与外界隔离了开来,反而容易落入自我保护、自我封闭的窠臼。因此在制定技术标准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慎重。

    把自己保护起来,不受侵害就是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对此我不敢苟同。国际竞争力是要到国际大市场里,拿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人家比较以后才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市场要进一步开放,创新要进一步加强。因为只有开放才能得到锻炼,只有创新才能不断提升竞争力。监管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就开放到什么程度,这句话应该成为激励我们不断提高监管能力的鞭策,而不是保护自己、安于现状的借口。在制定技术标准的问题上,也是一样。它应该成为我们竞争力的体现,增加我们在合作上讨价还价的砝码,让外界看到我们的实力和话语权。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的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