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对于战略新兴产业是有积极性的,但政策限制过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激发民间创业投资活力。
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广东民营经济如何做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篇大文章,这就需要对民营经济在该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广东相当一批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不仅没有倒下去,反而更加积极主动,努力变危为机,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实现了自身更好的发展,成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力军。比如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上,广东民营企业家提早行动,积极谋划,大胆实践:在佛山南海,一些民营企业家放弃了原有的制鞋、制罐等传统优势产业,把资本和精力放在进入半导体照明、风力发电等战略新兴产业,在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的合作中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益,在转变发展方式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广东民营经济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处在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总体上,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没有根本转变,近几年民营企业户数增长很快,但单体规模偏小、缺少核心竞争力。比如广东零售贸易业发达,却没有产生全国领军的大型流通民营企业;制造业民营企业数量很多,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制造业还比较少等等。据统计,民营工业企业主要还是多集中在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皮革制品和家具等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层次低,效益也低,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因此,广东需要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也要解决优化民营经济存量,在传统优势制造产业上寻找突破点,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甚至如何平稳退出的难题。
目前民营经济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难题,其中主要就是存在一些影响资本、人力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障碍。以战略新兴产业而论,民间资本对于战略新兴产业是有积极性的,但政策限制过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激发民间创业投资活力。因此,可以考虑放开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的准入政策,支持和帮助民营股份制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支持广东民营资本组建粤商银行,建立以服务中小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主的金融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只有这样,结构调整才有金融支撑,新的产业链条才能够藉此再造。
在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上,应当优化提升,搭建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广东制造是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锻造形成的重要优势,不能轻言丢弃。传统制造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问题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业存在品牌、核心技术等知识产权的发展短板。当前知识产权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和竞争手段,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正在逐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传统产业转型、高新技术产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脊梁”。要推动民营企业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提升民营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产业地位,需要政府在健全鼓励民营企业创立知名品牌的机制,诸如进一步提高企业广告费用所得税前计提的比例,政府实施民营知名品牌购买,鼓励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接与合作。同时,加快市场知识产权流通交易,帮助民营企业在国际范围内对知识产权进行配置,使专利授予数量与经济实际效益统一起来。
2009年,我省民间投资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城市建设、能源产业等领域投资比重不足三成,分别为25.4%、28.5%、21.0%和27.3%。这些投资领域恰恰是我国内需增长的巨大潜力点,并不是说民营资本不想进入,而是不允许进入或者设置过多门槛。行政与市场的垄断不打破,民营经济的制度优势就难以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出来,应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为民营企业开展内需市场开拓提供公平法治环境。
作者系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