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内,别开生面的土族传统婚礼秀,邀请游客作为“新郎”参与其中,体验土族婚俗的独特魅力。土族主要居住在青海,能歌善舞,民俗多彩。精彩节目在引起游客浓厚兴趣的同时,也吸引游客品尝土族特色美食,选购土族盘绣等特色文创产品。
随着文旅融合深入发展,旅游项目不断推陈出新,民俗吸人眼球、民俗赋能旅游的情况越来越多。民俗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是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质的文化类型,也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基本标识。将民俗活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不仅能够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能够通过彰显地方特色打造消费新场景。因此,要善用民俗赋能。
打造“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标志着新型商业模式的到来,将用户注意力高效转化为商业价值,形成增值效应,推动流量经济规模化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直播、网红打卡短视频的兴起,流量经济逐渐演变为依托用户注意力与数据流动的商业模式,并在多个领域展现实践价值。再好的东西,不能吸引消费者,谈何消费。要把独特的、有吸引力的民俗等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来开发,实现“民俗引流+非遗增值”,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加强民俗文创转化。民俗引流既属于注意力经济范畴,也属于文化经济范畴。将用户注意力高效转化为商业价值,推动流量经济规模化发展。但是,有独特民俗而无民俗产品的情况并不鲜见。这取决于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要强化创造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拥有现代演绎的全新视角,开发特色衍生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实现创意、产品与市场相衔接,丰富旅游业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