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团体标准出炉点赞

2025-07-04 09:21 来源:大河网

每天中午,写字楼里的小王总要点开手机里的外卖APP。他可能不知道,自己点的这份黄焖鸡米饭,可能来自某个居民楼里不足十平方米的“幽灵厨房”。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演。重庆近日出台的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则像一束光,照进了这个长期处于监管盲区的角落。

这份标准来得正是时候。数据显示,我国外卖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其中三成来自没有堂食的“纯外卖店”。这些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厨房,用极低的成本满足着都市人的一日三餐,却也因监管缺失成为食品安全隐患的重灾区。标准中“明厨亮灶”的要求,就像给这些隐蔽的厨房开了扇窗,让阳光照进后厨。

但这场“阳光革命”面临的实际困难不容小觑。在评论区,一位自称专做外卖的麻辣香锅店老板算了一笔账:安装监控设备要3000元,每月网络流量费200元,这对于日均流水不足千元的小店是不小的负担。更关键的是,像他这样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游击队”在全国还有多少?团体标准虽好,若不能解决这些小微经营者的实际困难,很容易变成“纸上标准”。

重庆的做法提供了新思路。他们不是简单地下命令,而是构建了“标准引领+平台履责+社会监督”的治理闭环。美团外卖投入专项资金帮助小店改造,AI系统自动识别违规操作,消费者通过手机就能看到自己外卖的制作过程,检察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动,这种多方共治的模式,比单纯罚款更可持续。

这场变革背后,是亿万消费者的殷切期待。33亿元的外卖日交易额背后,是无数个普通上班族。他们既要便捷,更要安全。除了重庆,杭州市标准化学会最近发布的《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则融合了实践探索,包括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入驻商户资质审核、共享粗加工间和厨房及小哥驿站设置等。根据杭州拱墅区的调查,接入“明厨亮灶”的外卖店铺投诉率下降,订单量增长。这说明消费者愿意为“看得见的安心”买单,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

从更深的层面看,这场“阳光革命”折射出社会治理的新命题。数字经济催生了无数像无堂食外卖这样的新业态,它们往往跑在监管前面。重庆标准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把线下餐饮的监管套用到线上,而是针对新业态特点量身定制规则。这种“软法先行、硬法托底”的渐进式改革智慧,对其他新业态监管具有示范意义。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无论科技如何改变餐饮的形式,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基本期待永远不会改变。让每一份外卖都能通过手机镜头追溯其诞生过程、每一位骑手都能成为食品安全的“流动哨兵”,治理就能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因为我们已经从这场刚刚开始的“阳光革命”看到:监管不是要扼杀新业态的活力,而是要让它们在规范中更好地生长。(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团体标准出炉点赞

2025年07月04日 09:21   来源:大河网   丁乙

每天中午,写字楼里的小王总要点开手机里的外卖APP。他可能不知道,自己点的这份黄焖鸡米饭,可能来自某个居民楼里不足十平方米的“幽灵厨房”。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演。重庆近日出台的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则像一束光,照进了这个长期处于监管盲区的角落。

这份标准来得正是时候。数据显示,我国外卖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其中三成来自没有堂食的“纯外卖店”。这些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厨房,用极低的成本满足着都市人的一日三餐,却也因监管缺失成为食品安全隐患的重灾区。标准中“明厨亮灶”的要求,就像给这些隐蔽的厨房开了扇窗,让阳光照进后厨。

但这场“阳光革命”面临的实际困难不容小觑。在评论区,一位自称专做外卖的麻辣香锅店老板算了一笔账:安装监控设备要3000元,每月网络流量费200元,这对于日均流水不足千元的小店是不小的负担。更关键的是,像他这样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游击队”在全国还有多少?团体标准虽好,若不能解决这些小微经营者的实际困难,很容易变成“纸上标准”。

重庆的做法提供了新思路。他们不是简单地下命令,而是构建了“标准引领+平台履责+社会监督”的治理闭环。美团外卖投入专项资金帮助小店改造,AI系统自动识别违规操作,消费者通过手机就能看到自己外卖的制作过程,检察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动,这种多方共治的模式,比单纯罚款更可持续。

这场变革背后,是亿万消费者的殷切期待。33亿元的外卖日交易额背后,是无数个普通上班族。他们既要便捷,更要安全。除了重庆,杭州市标准化学会最近发布的《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则融合了实践探索,包括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入驻商户资质审核、共享粗加工间和厨房及小哥驿站设置等。根据杭州拱墅区的调查,接入“明厨亮灶”的外卖店铺投诉率下降,订单量增长。这说明消费者愿意为“看得见的安心”买单,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

从更深的层面看,这场“阳光革命”折射出社会治理的新命题。数字经济催生了无数像无堂食外卖这样的新业态,它们往往跑在监管前面。重庆标准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把线下餐饮的监管套用到线上,而是针对新业态特点量身定制规则。这种“软法先行、硬法托底”的渐进式改革智慧,对其他新业态监管具有示范意义。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无论科技如何改变餐饮的形式,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基本期待永远不会改变。让每一份外卖都能通过手机镜头追溯其诞生过程、每一位骑手都能成为食品安全的“流动哨兵”,治理就能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因为我们已经从这场刚刚开始的“阳光革命”看到:监管不是要扼杀新业态的活力,而是要让它们在规范中更好地生长。(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