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万元“模拟上大学”?别让教育焦虑啃食成长留白

2025-07-03 06:40 来源:红网

近日,一则“模拟上大学”户外培训广告引发热议。该机构人员透露,此次夏令营为期8天,计划招收近2000名营员,将邀请国内知名高校导师进行授课。在此期间,营员们将入住北京某211高校,真实体验8天7晚的大学生活,入住学生寝室、使用饭卡,全方位模拟大学生活,助力提前规划生涯。(7月1日封面新闻 )

不可否认,这类项目确实精准戳中了现实痛点。从高中到大学的身份转换,的确会让不少学生感到迷茫——如何处理宿舍关系?怎样规划学业路径?这些真实存在的困惑,让“提前适应”的宣传显得颇具吸引力。机构设计的“模拟报到”“食堂体验”等场景,也确实能制造短暂的代入感。但剥开这些花哨的包装便会发现,所谓的“沉浸式体验”不过是将大学的标准化流程拆解成了表演剧本,那些被反复演练的“高情商社交话术”“竞选班干部技巧”,本质上是把多元的成长路径简化成了功利化的生存指南。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模拟上大学”的效果却令人存疑。所谓“模拟竞选班干部”,实则是将大学丰富多元的成长路径,简化为一场功利化的技巧速成班。这种“模拟”最致命的缺陷,在于其对大学灵魂的抽离。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所言,短短8天终究只是“大学游学”。真正的大学生活,是图书馆的苦读,是课堂上与教授的思维碰撞,是社团活动中因热爱而生的激情,甚至是迷茫时的自我挣扎与顿悟。这些无法被设计的成长瞬间,恰是大学最珍贵的馈赠。当机构宣称能通过培训“锁定保研资格”实则是在兜售一场去除迷茫、挫折与自我觉醒的“无菌体验”。

教育的真谛,从不在预演完美剧本,而是赋予直面真实世界的勇气。“模拟上大学”这种快餐式的培训,试图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学四年的“生存法则”,无疑是本末倒置。它不仅无法给予学生真正的成长和启发,反而可能催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对于学生而言,与其花金钱购买被精心设计的“成长代餐”,不如背上行囊,用这万元去真实丈量祖国山河,在志愿者服务中触摸社会肌理,通过深度阅读或与学长真诚对话汲取养分。这些未经设计、充满可能性的探索,才是叩响大学精神之门、珍视成长留白的最佳预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段旅程的珍贵,恰在于其不可复制的探索性与生长性。当机构以万元标价“模拟人生”,我们更应警惕其精致包装下的教育焦虑贩卖。真正的蜕变源于脚踏实地,而大学最动人的风景,永远静候在那未被预设的转角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花万元“模拟上大学”?别让教育焦虑啃食成长留白

2025年07月03日 06:40   来源:红网   邹欣洋

近日,一则“模拟上大学”户外培训广告引发热议。该机构人员透露,此次夏令营为期8天,计划招收近2000名营员,将邀请国内知名高校导师进行授课。在此期间,营员们将入住北京某211高校,真实体验8天7晚的大学生活,入住学生寝室、使用饭卡,全方位模拟大学生活,助力提前规划生涯。(7月1日封面新闻 )

不可否认,这类项目确实精准戳中了现实痛点。从高中到大学的身份转换,的确会让不少学生感到迷茫——如何处理宿舍关系?怎样规划学业路径?这些真实存在的困惑,让“提前适应”的宣传显得颇具吸引力。机构设计的“模拟报到”“食堂体验”等场景,也确实能制造短暂的代入感。但剥开这些花哨的包装便会发现,所谓的“沉浸式体验”不过是将大学的标准化流程拆解成了表演剧本,那些被反复演练的“高情商社交话术”“竞选班干部技巧”,本质上是把多元的成长路径简化成了功利化的生存指南。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模拟上大学”的效果却令人存疑。所谓“模拟竞选班干部”,实则是将大学丰富多元的成长路径,简化为一场功利化的技巧速成班。这种“模拟”最致命的缺陷,在于其对大学灵魂的抽离。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所言,短短8天终究只是“大学游学”。真正的大学生活,是图书馆的苦读,是课堂上与教授的思维碰撞,是社团活动中因热爱而生的激情,甚至是迷茫时的自我挣扎与顿悟。这些无法被设计的成长瞬间,恰是大学最珍贵的馈赠。当机构宣称能通过培训“锁定保研资格”实则是在兜售一场去除迷茫、挫折与自我觉醒的“无菌体验”。

教育的真谛,从不在预演完美剧本,而是赋予直面真实世界的勇气。“模拟上大学”这种快餐式的培训,试图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学四年的“生存法则”,无疑是本末倒置。它不仅无法给予学生真正的成长和启发,反而可能催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对于学生而言,与其花金钱购买被精心设计的“成长代餐”,不如背上行囊,用这万元去真实丈量祖国山河,在志愿者服务中触摸社会肌理,通过深度阅读或与学长真诚对话汲取养分。这些未经设计、充满可能性的探索,才是叩响大学精神之门、珍视成长留白的最佳预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段旅程的珍贵,恰在于其不可复制的探索性与生长性。当机构以万元标价“模拟人生”,我们更应警惕其精致包装下的教育焦虑贩卖。真正的蜕变源于脚踏实地,而大学最动人的风景,永远静候在那未被预设的转角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