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部门将首次携手举办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此次大会表明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对于京津冀加快形成优势互补、深度合作的农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农业协同成效显著。农产品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京津冀三地以“净菜进京”为抓手,共同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体系,河北蔬菜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42.5%,成为北京蔬菜市场供应第一大省。产业化协作水平不断提升,携手推进现代种业工程、科技研发推广等农业项目,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协同打造种植、饲料、养殖、屠宰、深加工、物流仓储等全产业链条。京津科技资源加速在河北转化,联合发布绿色节水、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等高效抗逆主导品种和成熟适用主推技术。共同支持雄安新区乡村振兴,打造“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智慧农业场景,促进智能农机装备、智能采摘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落地转化。召开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大会,展示蔬菜新品种、蔬菜栽培技术,联合发布科技创新成果。
虽有成效,但也有困难和挑战。例如,京津冀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城市建设和生活生态发展的用地用水需求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农业产业存在同质化现象,区域整体竞争力不够强;农产品品质与消费者需求有差距;农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河北现代农业发展还有提升空间;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完善,转化渠道不通畅,“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河北、应用在全国”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还不成熟。未来,京津冀应在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加快协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