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与创新拓宽新茶饮赛道

2025-07-02 07:2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来,新茶饮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消费市场中的重要力量。有调查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亿元,预计到2028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新茶饮不仅是休闲解渴之新宠,更成为社交打卡的热门标配。

新茶饮之新,在产品内核,在技术赋能。其突破传统茶叶、开水的简单搭配,大量引入鲜果、芝士、鲜奶、坚果等配料,提供给消费者层出不穷的味蕾享受。例如,贵州品牌去茶山将刺梨、折耳根、糯米等特色食材融入饮品,形成独具特色的“贵州野味”,展现出“为一杯茶赴一座城”的品牌效应。新茶饮还革新现代工艺或引入活态非遗技艺,比如,霸王茶姬通过“数智冷链仓配系统”实现精准控温,茉沏联合虎丘三花茶窨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古法窨制工艺锁住茶花双香。

繁荣的背后,新茶饮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品牌没有完善的原材料采购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使用劣质原料,制作过程缺乏严格的卫生管理和规范操作,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品牌新茶饮在配料、口味、包装等方面大同小异,一款新品推出后,很快便会出现众多模仿者;部分品牌过于依赖营销,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内涵,消费者尝鲜之后便不再光顾;等等。针对此,新茶饮行业要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从多方面持续发力。

一方面,提升品质,做优品牌。可建立从茶园土壤检测到杯口成品的全链路品控体系,让每一片茶叶、每一颗鲜果都可追本溯源。完善标准操作流程,利用数字化工具监控门店操作;加强门店巡检和神秘顾客制度;投入自动化设备减少人为误差。例如,古茗龙井系列茶饮扫码可查看原料运输轨迹、加工环境等不可篡改的信息,投诉率大幅下降。还可以深入挖掘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愿景和个性;构建差异化壁垒,在产品研发、空间体验、服务流程、品牌故事等方面建立难以模仿的独特组合。

另一方面,强化创新,在创产品、技术、文化之新上下功夫。新茶饮企业须把创新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推动原料与工艺的科技化重构。例如,爷爷不泡茶将湖北恩施玉露、孝感米酿、咸宁桂花等土特产通过现代科技酿成新茶饮,让小众农产品转化为全国性爆款饮品。顺应健康消费趋势,研发低糖、低脂、纯天然原料的茶饮,参与制定相关健康标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诉求。深耕数智化,在省时省力、精准触达上彰显“科技范”。比如,快乐番薯自主研发的智能奶茶机实现5秒至8秒出杯,奈雪的茶推行“一店一群”管理系统,全国所有门店信息秒级触达,有效降低人力成本。还应努力走出模仿抄袭、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方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品质与创新拓宽新茶饮赛道

2025年07月02日 07:2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来,新茶饮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消费市场中的重要力量。有调查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亿元,预计到2028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新茶饮不仅是休闲解渴之新宠,更成为社交打卡的热门标配。

新茶饮之新,在产品内核,在技术赋能。其突破传统茶叶、开水的简单搭配,大量引入鲜果、芝士、鲜奶、坚果等配料,提供给消费者层出不穷的味蕾享受。例如,贵州品牌去茶山将刺梨、折耳根、糯米等特色食材融入饮品,形成独具特色的“贵州野味”,展现出“为一杯茶赴一座城”的品牌效应。新茶饮还革新现代工艺或引入活态非遗技艺,比如,霸王茶姬通过“数智冷链仓配系统”实现精准控温,茉沏联合虎丘三花茶窨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古法窨制工艺锁住茶花双香。

繁荣的背后,新茶饮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品牌没有完善的原材料采购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使用劣质原料,制作过程缺乏严格的卫生管理和规范操作,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品牌新茶饮在配料、口味、包装等方面大同小异,一款新品推出后,很快便会出现众多模仿者;部分品牌过于依赖营销,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内涵,消费者尝鲜之后便不再光顾;等等。针对此,新茶饮行业要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从多方面持续发力。

一方面,提升品质,做优品牌。可建立从茶园土壤检测到杯口成品的全链路品控体系,让每一片茶叶、每一颗鲜果都可追本溯源。完善标准操作流程,利用数字化工具监控门店操作;加强门店巡检和神秘顾客制度;投入自动化设备减少人为误差。例如,古茗龙井系列茶饮扫码可查看原料运输轨迹、加工环境等不可篡改的信息,投诉率大幅下降。还可以深入挖掘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愿景和个性;构建差异化壁垒,在产品研发、空间体验、服务流程、品牌故事等方面建立难以模仿的独特组合。

另一方面,强化创新,在创产品、技术、文化之新上下功夫。新茶饮企业须把创新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推动原料与工艺的科技化重构。例如,爷爷不泡茶将湖北恩施玉露、孝感米酿、咸宁桂花等土特产通过现代科技酿成新茶饮,让小众农产品转化为全国性爆款饮品。顺应健康消费趋势,研发低糖、低脂、纯天然原料的茶饮,参与制定相关健康标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诉求。深耕数智化,在省时省力、精准触达上彰显“科技范”。比如,快乐番薯自主研发的智能奶茶机实现5秒至8秒出杯,奈雪的茶推行“一店一群”管理系统,全国所有门店信息秒级触达,有效降低人力成本。还应努力走出模仿抄袭、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方翌)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