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频频举牌港股公司有四大逻辑

2025-07-01 08:57 来源:证券日报

近日,险资频频举牌港股公司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险资合计举牌17次,其中14次标的为港股上市公司。此外,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近日向业内下发的调研数据显示,63%的保险机构计划2025年加大港股投资规模。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近35万亿元。手握巨量资金的险资机构为何频频举牌港股公司并计划加大投资?笔者认为,背后有四大逻辑。

其一,估值洼地中的价值再发现。

低估值是险资举牌港股相关标的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数上涨20%,沪深300指数上涨0.03%。同时,截至6月30日,恒生指数市盈率(10.7倍)仍低于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3.1倍)。更具说服力的是,今年上半年恒生AH股溢价指数虽然下跌9.13%,但截至6月30日该指数仍达129.94,意味着同一股票A股价格比H股溢价29.94%。尽管A股与H股在投资者结构、流动性和政策环境方面存在差异,但较高的AH溢价指数说明H股处于估值洼地。

值得思考的是,近年来AH溢价指数长期维持在120至160区间,为何险资今年扎堆加仓港股?关键在于利率环境和投资市场变化促使险资机构重估港股价值。在当前低利率、优质固收资产稀缺的背景下,港股的高股息优势成为价值投资者的“压舱石”。例如,近两年国有大行H股股息率普遍维持在5%左右,部分能源股股息率甚至超8%,对长期资金吸引力很强。对具有负债匹配压力的险资而言,此类资产是穿越周期的核心配置。

其二,港股市场有大批优质企业。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内地优质企业持续赴港上市,叠加港股中的科技股、消费股持续活跃,是险资看好港股市场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腾讯、美团、小米等科技龙头深入产业互联网、AI大模型等战略领域,构筑了港股科技集群,成为经济的创新引擎。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长周期中,港股消费板块亦具独特价值。安踏、李宁等品牌通过全球化提升溢价;海底捞等成为餐饮文化“出海”标杆;新式茶饮、潮流IP探索全球增长点。这类企业连通内地市场与国际运营,其模式创新与品牌价值造就了独特的投资价值。

其三,资产配置多元化与风险分散的战略选择。

从保险资管实践来看,分散化理念仍是长期投资准则。由于港股国际化程度高,其资产价格波动与A股不同步。通过动态平衡两地持仓,险资可显著降低投资组合整体波动,提升风险收益率水平。此外,增配港股契合险企全球化布局需求。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是险资国际化资产配置的关键枢纽。近几年险资通过港股通等方式投资亚洲新兴市场,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其四,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适配性。

目前,不少头部险资机构已实施IFRS 9及IFRS 17两大会计准则,大部分险企最迟须在2026年完成会计准则切换。新准则下,险企若将股票资产计入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账户,则股价波动会导致利润表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而如果保险机构将股票资产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账户,则每年股息能直接算作收益。在此背景下,险资增配高股息港股并计入FVOCI账户,能够平滑业绩波动并获取稳定收益。

总之,险资频频举牌港股上市公司,不仅仅是资产配置的技术调整,也是对中国资产投下信任票。险资加仓港股既增强了自身收益弹性,也促进了港股的价值重估,更为“中国资产全球定价权”夯实了基础。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险资频频举牌港股公司有四大逻辑

2025年07月01日 08:57   来源:证券日报   苏向杲

近日,险资频频举牌港股公司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险资合计举牌17次,其中14次标的为港股上市公司。此外,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近日向业内下发的调研数据显示,63%的保险机构计划2025年加大港股投资规模。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近35万亿元。手握巨量资金的险资机构为何频频举牌港股公司并计划加大投资?笔者认为,背后有四大逻辑。

其一,估值洼地中的价值再发现。

低估值是险资举牌港股相关标的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数上涨20%,沪深300指数上涨0.03%。同时,截至6月30日,恒生指数市盈率(10.7倍)仍低于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3.1倍)。更具说服力的是,今年上半年恒生AH股溢价指数虽然下跌9.13%,但截至6月30日该指数仍达129.94,意味着同一股票A股价格比H股溢价29.94%。尽管A股与H股在投资者结构、流动性和政策环境方面存在差异,但较高的AH溢价指数说明H股处于估值洼地。

值得思考的是,近年来AH溢价指数长期维持在120至160区间,为何险资今年扎堆加仓港股?关键在于利率环境和投资市场变化促使险资机构重估港股价值。在当前低利率、优质固收资产稀缺的背景下,港股的高股息优势成为价值投资者的“压舱石”。例如,近两年国有大行H股股息率普遍维持在5%左右,部分能源股股息率甚至超8%,对长期资金吸引力很强。对具有负债匹配压力的险资而言,此类资产是穿越周期的核心配置。

其二,港股市场有大批优质企业。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内地优质企业持续赴港上市,叠加港股中的科技股、消费股持续活跃,是险资看好港股市场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腾讯、美团、小米等科技龙头深入产业互联网、AI大模型等战略领域,构筑了港股科技集群,成为经济的创新引擎。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长周期中,港股消费板块亦具独特价值。安踏、李宁等品牌通过全球化提升溢价;海底捞等成为餐饮文化“出海”标杆;新式茶饮、潮流IP探索全球增长点。这类企业连通内地市场与国际运营,其模式创新与品牌价值造就了独特的投资价值。

其三,资产配置多元化与风险分散的战略选择。

从保险资管实践来看,分散化理念仍是长期投资准则。由于港股国际化程度高,其资产价格波动与A股不同步。通过动态平衡两地持仓,险资可显著降低投资组合整体波动,提升风险收益率水平。此外,增配港股契合险企全球化布局需求。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是险资国际化资产配置的关键枢纽。近几年险资通过港股通等方式投资亚洲新兴市场,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其四,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适配性。

目前,不少头部险资机构已实施IFRS 9及IFRS 17两大会计准则,大部分险企最迟须在2026年完成会计准则切换。新准则下,险企若将股票资产计入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账户,则股价波动会导致利润表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而如果保险机构将股票资产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账户,则每年股息能直接算作收益。在此背景下,险资增配高股息港股并计入FVOCI账户,能够平滑业绩波动并获取稳定收益。

总之,险资频频举牌港股上市公司,不仅仅是资产配置的技术调整,也是对中国资产投下信任票。险资加仓港股既增强了自身收益弹性,也促进了港股的价值重估,更为“中国资产全球定价权”夯实了基础。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