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玄学炒股”迫在眉睫

2025-06-30 09:04 来源:证券日报

6月27日,A股市场再现生肖概念股炒作行情,带“马”字股票集体飘红,28只相关股票的平均涨幅高达6%。其中,野马电池、飞马国际等5只股票涨停,另有福龙马等9只股票涨幅超5%。

结合历年行情来看,生肖概念股是指与生肖相关的股票,是“玄学炒股”的典型代表。生肖概念股炒作多发生在岁末之际,股市会兴起一波炒作次年生肖概念行情,如去年炒作“蛇”概念、前年炒作“龙”概念,与其相关的小盘股成为资金追捧对象。

如此荒诞的生肖概念股炒作把戏,为何总能吸引投资者?究其本质是背后操盘者抓住了部分投资者想“炒短线、赚快钱”的心理,营造出个别股票成交繁荣的假象。

在狂热炒作中,盲目的投资者并不关心股票本身有没有投资价值,也不理会公司基本面是否健康,只在乎股价能涨多高。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投机情绪催化下,部分股票短期涨幅惊人,甚至有个股接连拉出10余个涨停板。但这种毫无价值支撑的行情异常脆弱,通常会突然迎来暴跌,股价一泻千里,而普通投资者往往会遭受重大损失。

近年来,市场已反复验证了上述炒作的虚幻性与危害性。普通投资者成为直接受害者,由于缺乏信息甄别能力、专业分析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更易成为高位接盘“最后一棒”;被动“躺枪”的上市公司也并不乐见其成,短期股价大涨难以持续,炒作泡沫破裂后,不仅受到市场质疑,公司品牌形象也大打折扣;同时,资本市场应有功能也被削弱,投机资金流向所谓概念股而非真正有价值的企业,造成市场资源错配,歪曲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影响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另外,诸如“生肖概念股炒作”往往也最容易滋生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不法行为。

整治生肖概念股炒作等“玄学炒股”行为势在必行,也迫切需要市场各参与方协同发力。

相信监管部门将增强市场监管力度,重点监控包括“玄学炒股”在内的异常交易行为;上市公司也要加强信息披露,主动澄清不实信息,杜绝误导性表述,及时提示股价波动风险;投资者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概念股炒作陷阱,回归价值投资;媒体也要发挥好舆论引导监督作用,倡导理性投资理念,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环境。

“玄学炒股”本质上是脱离基本面的非理性投机行为,背离了股票投资以价值分析为核心的内在逻辑。唯有回归价值投资本源,筑牢投资者保护防线,才能更好地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金融市场行稳致远。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整治“玄学炒股”迫在眉睫

2025年06月30日 09:04   来源:证券日报   邢萌

6月27日,A股市场再现生肖概念股炒作行情,带“马”字股票集体飘红,28只相关股票的平均涨幅高达6%。其中,野马电池、飞马国际等5只股票涨停,另有福龙马等9只股票涨幅超5%。

结合历年行情来看,生肖概念股是指与生肖相关的股票,是“玄学炒股”的典型代表。生肖概念股炒作多发生在岁末之际,股市会兴起一波炒作次年生肖概念行情,如去年炒作“蛇”概念、前年炒作“龙”概念,与其相关的小盘股成为资金追捧对象。

如此荒诞的生肖概念股炒作把戏,为何总能吸引投资者?究其本质是背后操盘者抓住了部分投资者想“炒短线、赚快钱”的心理,营造出个别股票成交繁荣的假象。

在狂热炒作中,盲目的投资者并不关心股票本身有没有投资价值,也不理会公司基本面是否健康,只在乎股价能涨多高。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投机情绪催化下,部分股票短期涨幅惊人,甚至有个股接连拉出10余个涨停板。但这种毫无价值支撑的行情异常脆弱,通常会突然迎来暴跌,股价一泻千里,而普通投资者往往会遭受重大损失。

近年来,市场已反复验证了上述炒作的虚幻性与危害性。普通投资者成为直接受害者,由于缺乏信息甄别能力、专业分析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更易成为高位接盘“最后一棒”;被动“躺枪”的上市公司也并不乐见其成,短期股价大涨难以持续,炒作泡沫破裂后,不仅受到市场质疑,公司品牌形象也大打折扣;同时,资本市场应有功能也被削弱,投机资金流向所谓概念股而非真正有价值的企业,造成市场资源错配,歪曲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影响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另外,诸如“生肖概念股炒作”往往也最容易滋生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不法行为。

整治生肖概念股炒作等“玄学炒股”行为势在必行,也迫切需要市场各参与方协同发力。

相信监管部门将增强市场监管力度,重点监控包括“玄学炒股”在内的异常交易行为;上市公司也要加强信息披露,主动澄清不实信息,杜绝误导性表述,及时提示股价波动风险;投资者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概念股炒作陷阱,回归价值投资;媒体也要发挥好舆论引导监督作用,倡导理性投资理念,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环境。

“玄学炒股”本质上是脱离基本面的非理性投机行为,背离了股票投资以价值分析为核心的内在逻辑。唯有回归价值投资本源,筑牢投资者保护防线,才能更好地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金融市场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