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融资市场应减少“中间商赚差价”

2025-06-30 09:04 来源:证券日报

今年春节档后,电影市场的“火光”越来越暗。按照惯例,6月份起电影暑期档正式开启,这是一年中时间最长的档期,极具包容性,历年“黑马”影片大多诞于此时。例如,《长津湖之水门桥》《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不是药神》等爆款电影均出自暑期档。

但是,今年暑期档出师不利,最大看点《酱园弄·悬案》上部(以下简称《酱园弄》)遭遇了滑铁卢。该片由陈可辛执导,章子怡、雷佳音领衔主演,作为2025年上海电影节开幕影片于6月21日上映,首日票房近亿元,此后却无以为继,上映9天票房收入仅为3.19亿元,豆瓣评分5.8分,刷新陈可辛作品最低纪录。目前,该片总票房预测不足5亿元。

综合来看,截至6月29日,6月份国内总票房收入18亿元,也是近十年来的最差成绩(除2020年因疫情影院停摆)。

在笔者看来,电影高成本的“致命伤”严重拖累了行业发展。正如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喊话,“当年1200万元拍一部《煎饼侠》,现在1.2亿元好像都拍不了一部电影。”

电影成本越来越高,不仅是制片成本提升,还有层层转包的“投资成本”增加。电影原本是To C的生意,最简单的盈利逻辑是——观众买一张电影票,投资方就赚一份钱。但当今电影投融资市场已经成为资本游戏,部分电影立项后,制片团队在开机前就已经在制片成本的基础上,将项目溢价卖给了主控方;而主控方在开机后、上映前,会通过两轮溢价将项目卖给联合出品方……层层加价后,一部制片成本2000万元的电影,到出品环节成本往往就达到了亿元以上。

随着参与成本越来越高,电影的联合出品公司名单也越来越长,亏损的项目越来越多,最终还是由上市影企和投资人“买单”。而因制作人与投资人间存在巨大的信息差,导致大量的社会资本从行业流出,国内大制作电影立项数量逐年下滑,电影投资变成一个圈内的资本游戏。

笔者认为,破局“电影高成本”在于双轨并进——技术驱动降本,制度创新增效。一方面,结合最新的技术,降低分镜脚本、制作阶段的投入,如可灵AI参与的首部AI单元故事集制作,大幅缩短制作时间(约30%至50%)、降低制作成本(约15%至40%);另一方面,应由行业协会牵头,完善投资人利益回报体系和具体的资金回流计算机制,构建成本公开透明的行业规则,减少“中间商赚差价”。

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投资是一门生意,毫无疑问,只想“赚快钱”,拍不出好电影。只有资本与创作团队依靠技术创新和更完善的制度找到平衡点,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走出“高投入—高风险—高亏损”的恶性循环。但降本是重构电影产业回报逻辑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批人不懈努力、凝聚共识——拍出好电影、让观众回流,才是做强电影产业的唯一“捷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电影投融资市场应减少“中间商赚差价”

2025年06月30日 09:04   来源:证券日报   谢若琳

今年春节档后,电影市场的“火光”越来越暗。按照惯例,6月份起电影暑期档正式开启,这是一年中时间最长的档期,极具包容性,历年“黑马”影片大多诞于此时。例如,《长津湖之水门桥》《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不是药神》等爆款电影均出自暑期档。

但是,今年暑期档出师不利,最大看点《酱园弄·悬案》上部(以下简称《酱园弄》)遭遇了滑铁卢。该片由陈可辛执导,章子怡、雷佳音领衔主演,作为2025年上海电影节开幕影片于6月21日上映,首日票房近亿元,此后却无以为继,上映9天票房收入仅为3.19亿元,豆瓣评分5.8分,刷新陈可辛作品最低纪录。目前,该片总票房预测不足5亿元。

综合来看,截至6月29日,6月份国内总票房收入18亿元,也是近十年来的最差成绩(除2020年因疫情影院停摆)。

在笔者看来,电影高成本的“致命伤”严重拖累了行业发展。正如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喊话,“当年1200万元拍一部《煎饼侠》,现在1.2亿元好像都拍不了一部电影。”

电影成本越来越高,不仅是制片成本提升,还有层层转包的“投资成本”增加。电影原本是To C的生意,最简单的盈利逻辑是——观众买一张电影票,投资方就赚一份钱。但当今电影投融资市场已经成为资本游戏,部分电影立项后,制片团队在开机前就已经在制片成本的基础上,将项目溢价卖给了主控方;而主控方在开机后、上映前,会通过两轮溢价将项目卖给联合出品方……层层加价后,一部制片成本2000万元的电影,到出品环节成本往往就达到了亿元以上。

随着参与成本越来越高,电影的联合出品公司名单也越来越长,亏损的项目越来越多,最终还是由上市影企和投资人“买单”。而因制作人与投资人间存在巨大的信息差,导致大量的社会资本从行业流出,国内大制作电影立项数量逐年下滑,电影投资变成一个圈内的资本游戏。

笔者认为,破局“电影高成本”在于双轨并进——技术驱动降本,制度创新增效。一方面,结合最新的技术,降低分镜脚本、制作阶段的投入,如可灵AI参与的首部AI单元故事集制作,大幅缩短制作时间(约30%至50%)、降低制作成本(约15%至40%);另一方面,应由行业协会牵头,完善投资人利益回报体系和具体的资金回流计算机制,构建成本公开透明的行业规则,减少“中间商赚差价”。

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投资是一门生意,毫无疑问,只想“赚快钱”,拍不出好电影。只有资本与创作团队依靠技术创新和更完善的制度找到平衡点,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走出“高投入—高风险—高亏损”的恶性循环。但降本是重构电影产业回报逻辑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批人不懈努力、凝聚共识——拍出好电影、让观众回流,才是做强电影产业的唯一“捷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