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苏州昆山亭林园景区宣布取消入园门票,游客可免费进园游览玉峰山、顾炎武纪念馆、昆曲博物馆等景点。此外,周庄古镇、同里古镇等也分别推出特定时段免费或半价活动,引发社会关注。
近些年,各地景区求新求变,通过摆脱“门票经济”的路径依赖,积极发掘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文旅消费潜力,成为大势所趋。从打破“围墙思维”到构建“全域格局”,景区免门票的实质,是对文旅价值的重新认知,是以空间换时间、以流量换增量的战略选择。实践告诉我们,文旅价值早已超越门票本身,景区免门票并不是“亏本买卖”。例如,杭州西湖通过“241算法”实现“免票增收”,即游客在杭州多停留24小时,就能为当地旅游年综合收入带来百亿元级增长。
当然,免票政策的出台,绝非简单的“一免了之”,更不是免了门票就可以高枕无忧。景区经营需要基本的维护成本,部分非公益属性的古城、古镇等,也存在天然的盈利需求。景区推行免门票后,如何理顺经营模式,让“免票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让“流量经济”升级为“价值共生”,实现景区运营者同游客、商户的“多赢”,是当前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答好的考题。
做好景区免门票的“后半篇文章”,需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从“千景一面”到“特色突围”的转变。随着文旅消费升级,“打卡式”观光已难满足游客需求。景区需深挖地域文化,创新表达方式,构建文化生态,着力提升策划和运营能力,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等先进技术,持续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有特色的文旅体验,让游客感受到景区的独特价值,让景区从“到此一游”的打卡地,升级为“来了还想来”的精神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