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足够大了,一定可以容纳一些想不开的人吧?这些想不开的人选择了中文系,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汤拥华教授幽默风趣的毕业致辞走红网络。对于“想不开”,汤教授解释:“就是做那些不一定有很高收益的事情,但是放不下或者舍不得,因为自己确实是喜欢、执着于此。”默默坚守所爱、不计利益得失,汤教授的演讲引发毕业生共鸣,也令不少网友深受触动。
“想不开”的不止汤教授,也不止中文系的学生。2020年高考之后,湖南女孩钟芳蓉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大学考古系。对于她的选择,就有网友表示不解:学考古有啥用啊?为何不选个热门专业,以便将来有一份丰厚的收入?汤教授的演讲,帮许多如钟芳蓉一样在“冷门”领域赶路的考生做了回答:“明明能够像别人那样想开却又情愿自己想不开,明明自己想不开却又希望别人能够想得开,知道别人想不开却又希望别人想不开的时候能够过得好,才会需要爱,需要文学,需要我们呀!”
这一番“绕口令”,生动诠释了文学乃至文科的功用。多年来,“无用”是不少人给文科贴的标签。部分高校降低文科招生比例,被当作文科无用的佐证;DeepSeek横空出世,有人忧心文科生的未来。殊不知,这是将价值的高低窄化为物质层面的计算。文科“无用”,恰恰在于超越了即时、功利的“有用”。文科之用,小而言之利于个人精神的调适,大而言之关乎文明的存续。如果说数理化搭建的是改造外在世界的阶梯,文科则不断在心灵深处唤醒生活的诗意。看似“无用”的钻研和探索,实则滋养生命的成长、筑牢文明传承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