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赢”说辞难掩以伊冲突悲剧

2025-06-27 07:13 来源:北京日报

当地时间24日,伊朗和以色列宣布正式停火。令人意外的是,伊朗、以色列和美国三方都宣称本国在本轮冲突中“大获全胜”。

一场战争究竟如何实现了“三赢”?伊朗认为自己抵御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入侵,堪称胜利;以色列和美国则认为重创了伊朗的核能力和战略反击能力,更堪称胜利。但表面上的皆大欢喜,难以掩盖战争的悲剧。即便按保守统计,本轮以伊冲突也造成超600人死亡、8000人受伤,其他经济损失不计其数。更何况,所谓“正式停火”也只是权宜安排,并没有直面和解决当前伊朗和以色列两国的根本矛盾与分歧,也没有对后续的和平谈判与对话做出任何规划。冲突的阴云仍然笼罩在两国人民头上,稍有火星就会再度引爆。这样的“赢”,除了荒诞还是荒诞。

“赢学”蔓延,某种程度上,是在美国政府带动下,全球政治回避问题风气甚嚣尘上的表现。具体到以伊冲突,“赢学”似乎让当事国忘记了冲突的产生原因与现实恶果。以色列屡次军事冒险主义行动,也是在建国以来“战无不胜”的神话激励下,自以为可以用武力和情报手段解决一切冲突。这时的“赢学”,只会进一步助长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让社会氛围变得愈加盲目自大。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极端不公正待遇,是以色列与伊朗,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难以和解的根源之一。极端强硬的巴勒斯坦政策,恶化了以色列与伊朗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即便以色列在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朗都取得了军事与情报上的战果,但以色列的国际环境更加恶化,以色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重大威胁。

美国在中东局势中的恶劣行径,也是以伊冲突难以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中东各国间的和解进程早已开启,无论是域内国家自发的沟通,还是中国等域外国家斡旋下的沙特与伊朗历史性和解、巴勒斯坦各派别签署《北京宣言》等,都为中东的和平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美国为维护自身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不断挑动中东国家间的仇恨与对抗,致使和解进程屡屡陷入停滞。如在本轮以伊冲突中,美国派遣B-2轰炸机攻击伊朗核设施的行为,无异于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如此亲自下场“拉偏架”,也证明了美国政府先前所谓推动新伊核协议的虚伪性。

要想真正消除以伊冲突、争取长远和平,依靠任何“赢学”都无济于事。唯一的道路,仍然是建立在平等与理解基础之上的对话谈判。这不仅需要两国展示出充分的诚意,更需要域外国家减少对地区事务的恶意干预。唯此,才有望最终实现中东地区的“多赢”。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三赢”说辞难掩以伊冲突悲剧

2025年06月27日 07:13   来源:北京日报   李坤泽

当地时间24日,伊朗和以色列宣布正式停火。令人意外的是,伊朗、以色列和美国三方都宣称本国在本轮冲突中“大获全胜”。

一场战争究竟如何实现了“三赢”?伊朗认为自己抵御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入侵,堪称胜利;以色列和美国则认为重创了伊朗的核能力和战略反击能力,更堪称胜利。但表面上的皆大欢喜,难以掩盖战争的悲剧。即便按保守统计,本轮以伊冲突也造成超600人死亡、8000人受伤,其他经济损失不计其数。更何况,所谓“正式停火”也只是权宜安排,并没有直面和解决当前伊朗和以色列两国的根本矛盾与分歧,也没有对后续的和平谈判与对话做出任何规划。冲突的阴云仍然笼罩在两国人民头上,稍有火星就会再度引爆。这样的“赢”,除了荒诞还是荒诞。

“赢学”蔓延,某种程度上,是在美国政府带动下,全球政治回避问题风气甚嚣尘上的表现。具体到以伊冲突,“赢学”似乎让当事国忘记了冲突的产生原因与现实恶果。以色列屡次军事冒险主义行动,也是在建国以来“战无不胜”的神话激励下,自以为可以用武力和情报手段解决一切冲突。这时的“赢学”,只会进一步助长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让社会氛围变得愈加盲目自大。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极端不公正待遇,是以色列与伊朗,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难以和解的根源之一。极端强硬的巴勒斯坦政策,恶化了以色列与伊朗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即便以色列在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朗都取得了军事与情报上的战果,但以色列的国际环境更加恶化,以色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重大威胁。

美国在中东局势中的恶劣行径,也是以伊冲突难以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中东各国间的和解进程早已开启,无论是域内国家自发的沟通,还是中国等域外国家斡旋下的沙特与伊朗历史性和解、巴勒斯坦各派别签署《北京宣言》等,都为中东的和平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美国为维护自身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不断挑动中东国家间的仇恨与对抗,致使和解进程屡屡陷入停滞。如在本轮以伊冲突中,美国派遣B-2轰炸机攻击伊朗核设施的行为,无异于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如此亲自下场“拉偏架”,也证明了美国政府先前所谓推动新伊核协议的虚伪性。

要想真正消除以伊冲突、争取长远和平,依靠任何“赢学”都无济于事。唯一的道路,仍然是建立在平等与理解基础之上的对话谈判。这不仅需要两国展示出充分的诚意,更需要域外国家减少对地区事务的恶意干预。唯此,才有望最终实现中东地区的“多赢”。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