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毒日”,今年6月是我国第15个全民禁毒宣传月。连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法治宣讲、案例警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引导公众进一步增强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严重侵害人的身体健康、销蚀人的意志,破坏家庭幸福,而且消耗社会财富、败坏社会风气,更容易诱发一系列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厉行禁毒是我国的一贯立场和主张。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禁毒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禁毒斗争,综合治理毒品问题,扎实推进预防教育、管理服务、制毒物品监管等工作,我国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禁毒部门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3.7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2万名、缴获毒品26.7吨、查处吸毒人员19.3万人次,案件数量和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2.9%、5.6%。2025年1月至5月,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9343件,同比下降29.31%。全国毒情形势整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受国际毒潮泛滥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毒品滥用形势发生结构性变化,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问题突出,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增长较快。更不容忽视的是,一些青少年由于对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了解不够,受社会和网络不良信息诱导、欺骗,滥用这些成瘾性物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极易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