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要收税”是典型的混淆概念

2025-06-26 06:53 来源:南方日报

养老金要开始收税了?近日,“个人养老金领取时需缴个税”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自媒体纷纷跟风解读,却因概念混淆误导了公众,在社会上掀起一阵不必要的焦虑。6月24日,北京市税务局明确回应:个人养老金领取时需缴个税,退休金无需缴税。

这番“乌龙”,有些离谱。据笔者观察,事情起因是当天人社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则“人社日课”,其中写道,按照政策规定,个人养老金领取时,按照领取额的3%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区分本金和投资收益。由于养老金问题事关公众切身利益,这一早已有之的官方解读使得政策受到广泛关注,也让一些自媒体动了歪脑筋:有的说“养老金要收税了”,有的说“养老金个税起征点为每月 5000元”,还有的说“3%税亏了”……还有博主打着“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旗号,以假乱真信息加剧一些网友担忧。

殊不知,这番曲解有个致命的漏洞——混淆了基本养老金与个人养老金这两个关键概念。基本养老金由职工所在单位和职工本人分别缴费,每月从工资里直接扣除,退休后按月领取,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支柱,具有强制性与基础性保障特征;而这些年开始启动实施的个人养老金是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个人账户模式,由个人缴费,实行完全积累,属于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趁机把两者混为一谈,如果不是不懂装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么很可能就是故意混淆概念,博眼球、赚流量;抑或是想趁机发布“帮忙提前领取”“挂靠代缴社保”等信息,来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此前网上不时流传的“养老金储备不足”等谣言,更是给这些歪曲解读提供了一些发挥空间。这也并非自媒体首次在民生政策解读上“翻车”。从招生入学,到女性就业,再到延迟退休,近年来屡屡有公共政策解读被“歪楼”,影响政策落地实施,还可能导致群众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其社会危害不容小觑。

个人养老金既关系个人,又关乎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简单来说,参加个人养老金,不仅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丰富对未来养老保险多样化的需求,还可以帮助个人理性规划养老资金,避免提前支取。同时,由于个人养老金买什么、什么时候买金融产品,都由参加人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这也意味着并非绝对“稳赚不赔”,一定的投资风险提示也有必要。

个人养老金是一项全新制度。形形色色的误读,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以往宣传中存在着广度不足、力度不够、精度欠佳等问题,很多群众对于个人养老金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办理等并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对于收益和领取心存顾虑。进一步把政策讲清楚、把措施说明白,有效为群众答疑解惑,才能更好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养老金要收税”是典型的混淆概念

2025年06月26日 06:53   来源:南方日报   陆夷

养老金要开始收税了?近日,“个人养老金领取时需缴个税”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自媒体纷纷跟风解读,却因概念混淆误导了公众,在社会上掀起一阵不必要的焦虑。6月24日,北京市税务局明确回应:个人养老金领取时需缴个税,退休金无需缴税。

这番“乌龙”,有些离谱。据笔者观察,事情起因是当天人社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则“人社日课”,其中写道,按照政策规定,个人养老金领取时,按照领取额的3%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区分本金和投资收益。由于养老金问题事关公众切身利益,这一早已有之的官方解读使得政策受到广泛关注,也让一些自媒体动了歪脑筋:有的说“养老金要收税了”,有的说“养老金个税起征点为每月 5000元”,还有的说“3%税亏了”……还有博主打着“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旗号,以假乱真信息加剧一些网友担忧。

殊不知,这番曲解有个致命的漏洞——混淆了基本养老金与个人养老金这两个关键概念。基本养老金由职工所在单位和职工本人分别缴费,每月从工资里直接扣除,退休后按月领取,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支柱,具有强制性与基础性保障特征;而这些年开始启动实施的个人养老金是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个人账户模式,由个人缴费,实行完全积累,属于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趁机把两者混为一谈,如果不是不懂装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么很可能就是故意混淆概念,博眼球、赚流量;抑或是想趁机发布“帮忙提前领取”“挂靠代缴社保”等信息,来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此前网上不时流传的“养老金储备不足”等谣言,更是给这些歪曲解读提供了一些发挥空间。这也并非自媒体首次在民生政策解读上“翻车”。从招生入学,到女性就业,再到延迟退休,近年来屡屡有公共政策解读被“歪楼”,影响政策落地实施,还可能导致群众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其社会危害不容小觑。

个人养老金既关系个人,又关乎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简单来说,参加个人养老金,不仅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丰富对未来养老保险多样化的需求,还可以帮助个人理性规划养老资金,避免提前支取。同时,由于个人养老金买什么、什么时候买金融产品,都由参加人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这也意味着并非绝对“稳赚不赔”,一定的投资风险提示也有必要。

个人养老金是一项全新制度。形形色色的误读,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以往宣传中存在着广度不足、力度不够、精度欠佳等问题,很多群众对于个人养老金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办理等并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对于收益和领取心存顾虑。进一步把政策讲清楚、把措施说明白,有效为群众答疑解惑,才能更好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