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天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的“以菜换餐”养老新模式,让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兑换点标注的当日菜价,把自家种植的蔬菜换成餐券或积分。其中,餐券可直接在老年助餐点换取餐食,积分则可以累积起来,用于兑换服务中心提供的各类生活用品。(6月25日 《农民日报》)
用自家菜园的新鲜蔬菜兑换餐券或积分,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保住了劳动尊严,这个模式好!时下,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求学,农村里有大批留守老人。他们年事已高无法从事繁重农活,打理自家的小菜园便成了日常主要的消遣方式。尽管自家种的蔬菜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但老人们做饭往往喜欢将就,用冷饭剩菜随便对付一顿是常事。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老人营养摄入不均衡,进而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再加上收入来源相对有限,农村老人大多能省则省,不愿在饮食上增加额外开支。
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境?“以菜换餐”无疑是一种别样的探索。
首先,这种模式将老人的生产劳动纳入养老服务体系,种菜从消遣变为“绿色养老保险”;其次,打破传统救助的被动性,老人通过劳动参与获得服务;最重要的是,在“菜园”与“饭桌”的联结中,重建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认同。通过“以菜换餐”,帮助老人省去了从“有得吃”到“吃得上”中间的烹饪环节,减轻了日常做饭的负担;同时通过蔬菜兑换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老人的经济压力。
“以菜换餐”的创新之处,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了养老服务方式的突破,和服务理念的革新。从一篮蔬菜到一顿热饭,看似是简单的等价交换,实则更是一种以服务为本心的温情互助,更诠释了养老服务中不一样的意义:老人们需要的不仅是一餐饭,更是社会参与的平台和自我实现的通道;养老的核心也不在于“养”而在于“为”。老人们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并在参与中收获价值,在互动中感受温暖,心情也更加愉悦:“现在种的菜不仅能自己吃,还能‘养活’其他老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