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酒的真相岂容“勾兑”?

2025-06-25 07:28 来源:红网

央视《财经调查》记者调查发现,白酒市场上,“年份酒”在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但一些商家用各种手段虚构白酒窖藏历史,以新充老、以次充好,用“陈酿”“老酒”等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引发的投诉逐步攀升。(6月22日 央视财经)

记者在河南郑州某商城看到,不少商家正在销售“年份酒”。虽然在外包装上写着“三十年陈酿”“老酱酒”“窖藏30”“窖龄1988”等字样,但记者与商家交谈时,商家却不承认这是相应年份的老酒,甚至直言就是个噱头。

某平台直播间销售的一款山寨“贵州大曲”,单价40多元一瓶,主播宣称“20年坤沙老酒”,可记者来到贵州相应厂家调查得知,实际上是新酒。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市面售卖的窖藏老酒、洞藏老酒、老坛酒等“年份酒”,其酒坛酒瓶是做旧的,生产日期是“定制”的,酒的颜色是调出来的,主要成分是低廉的酒精串酒。

年份酒乱象由来已久。由于贴上年份酒标签后,酒的标价可比实际成本溢价少则数倍、多则数十倍,利润惊人。不仅普通酒厂盯上这个蛋糕,一线白酒品牌也持续推出不同酒龄的年份酒,甚至出现过成立不足5年的酒厂,却推出20年“陈酿酒”的奇葩事,有关消费投诉不时见诸媒体。

2019年3月10日,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T/CBJ 2101),明确年份酒年份定义与计算标准。这一标准实施以来,“年份酒”概念日渐明朗,其品类价值日益凸显。但是,《中国食品报》曾报道,由于团体标准没有强制性,对年份酒行业乱象并无法形成有效制约,尤其在中高端年份酒品质表达和品牌塑造方面,与国际烈酒主流发展趋势仍有不小差距。

在欧美国家,对年份酒有严格的限制。法律规定:自酒蒸馏之日起,根据在橡木桶中储存年限不同,有不同叫法。储存2年半以上的可以叫VO、VS,储存8年以上的叫XO,而人头马路易十三酒龄在40年以上。同时,允许不同储存年份的酒相互混合,但混合后只能按最低酒龄来分级。这种标准,显然比我国年份酒团体标准更明确,也更严格。

年份酒作为市场宠儿,其真实窖藏年份不应成为“商业秘密”,不容企业任意“勾兑”,想标注多少年就“定制”什么年份。这不仅事关白酒品质和价格,还涉及消费者知情权及企业诚信,涉事厂家更涉嫌虚假宣传和不公平竞争,不可等闲视之。

因此,有关行业协会及监管部门应当与时俱进,不妨参考欧美国家相关标准,进一步严格、细化年份酒的概念定义及计算标准,逐步完善检测与认证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将团体标准上升为强制标准,终结企业“自说自话”乱象,重建消费信任,推动行业从“价格泡沫”向“品质诚信”转型。否则,年份酒的真实酒龄,对消费者而言永远是个“谜”。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年份酒的真相岂容“勾兑”?

2025年06月25日 07:28   来源:红网   徐林生

央视《财经调查》记者调查发现,白酒市场上,“年份酒”在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但一些商家用各种手段虚构白酒窖藏历史,以新充老、以次充好,用“陈酿”“老酒”等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引发的投诉逐步攀升。(6月22日 央视财经)

记者在河南郑州某商城看到,不少商家正在销售“年份酒”。虽然在外包装上写着“三十年陈酿”“老酱酒”“窖藏30”“窖龄1988”等字样,但记者与商家交谈时,商家却不承认这是相应年份的老酒,甚至直言就是个噱头。

某平台直播间销售的一款山寨“贵州大曲”,单价40多元一瓶,主播宣称“20年坤沙老酒”,可记者来到贵州相应厂家调查得知,实际上是新酒。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市面售卖的窖藏老酒、洞藏老酒、老坛酒等“年份酒”,其酒坛酒瓶是做旧的,生产日期是“定制”的,酒的颜色是调出来的,主要成分是低廉的酒精串酒。

年份酒乱象由来已久。由于贴上年份酒标签后,酒的标价可比实际成本溢价少则数倍、多则数十倍,利润惊人。不仅普通酒厂盯上这个蛋糕,一线白酒品牌也持续推出不同酒龄的年份酒,甚至出现过成立不足5年的酒厂,却推出20年“陈酿酒”的奇葩事,有关消费投诉不时见诸媒体。

2019年3月10日,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T/CBJ 2101),明确年份酒年份定义与计算标准。这一标准实施以来,“年份酒”概念日渐明朗,其品类价值日益凸显。但是,《中国食品报》曾报道,由于团体标准没有强制性,对年份酒行业乱象并无法形成有效制约,尤其在中高端年份酒品质表达和品牌塑造方面,与国际烈酒主流发展趋势仍有不小差距。

在欧美国家,对年份酒有严格的限制。法律规定:自酒蒸馏之日起,根据在橡木桶中储存年限不同,有不同叫法。储存2年半以上的可以叫VO、VS,储存8年以上的叫XO,而人头马路易十三酒龄在40年以上。同时,允许不同储存年份的酒相互混合,但混合后只能按最低酒龄来分级。这种标准,显然比我国年份酒团体标准更明确,也更严格。

年份酒作为市场宠儿,其真实窖藏年份不应成为“商业秘密”,不容企业任意“勾兑”,想标注多少年就“定制”什么年份。这不仅事关白酒品质和价格,还涉及消费者知情权及企业诚信,涉事厂家更涉嫌虚假宣传和不公平竞争,不可等闲视之。

因此,有关行业协会及监管部门应当与时俱进,不妨参考欧美国家相关标准,进一步严格、细化年份酒的概念定义及计算标准,逐步完善检测与认证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将团体标准上升为强制标准,终结企业“自说自话”乱象,重建消费信任,推动行业从“价格泡沫”向“品质诚信”转型。否则,年份酒的真实酒龄,对消费者而言永远是个“谜”。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