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民生工程变为政绩秀场

2025-06-25 07: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近日,吉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4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该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白城市通榆县委原书记李德明,被曝2020年在通榆这个刚摘掉深度贫困县帽子的县城里,斥资千万元修建了10座豪华的“星级公厕”。这些公厕造型独特、设施齐全,每座面积110-140平方米不等,配有中央空调和排风系统、烘手器、净化开水机等,各种洗漱物品一应俱全,还安有Wi-Fi、音箱等设备。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夏振彬(广东广州 媒体人):豪掷千万建豪华公厕,背后暴露出个别领导干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其眼里,豪华公厕光鲜亮丽,在迎来送往、展示形象时大有妙用。

以民生之名行铺张之实 ,变民生工程为政绩秀场。这种领导干部往往重面子轻里子、重形式轻实效,片面追求“高大上”、热衷“短平快”。他们自以为找到了抓工作的妙方,精通了出“成绩”的法门,往往做出蠢事而不自知,根子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

孔德淇(广东云浮 媒体人):无论是城市公厕还是乡村厕所,其建设宗旨都应该以“实用”为基础。2018年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做好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城镇公共厕所服务水平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公共厕所建设要“注重实用力戒豪华”。

对于一个刚摘掉深度贫困县帽子的县城来说,大规模投入资金建设豪华公厕,明显违背了这一要求,也超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堪称铺张浪费,本末倒置。

吴一琦(广东东莞 职员):值得思考的是,这数以千万计的资金究竟是依据何种流程得以“拍板”确定的?相关项目是否经历了严谨的科学论证环节?是否广泛且充分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与诉求?

只有牢牢扎紧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确保每一分钱都得以合理运用,方能避免更多“豪华公厕”式的闹剧重演。其一,进一步健全公共项目决策机制,强化可行性研究以及专家论证等关键环节,拓宽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以此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其二,强化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力度,确保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其三,对违规决策、滥用资金等行为,必须严肃追责问责。(整理:尹传刚)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莫把民生工程变为政绩秀场

2025年06月25日 07: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尹传刚

近日,吉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4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该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白城市通榆县委原书记李德明,被曝2020年在通榆这个刚摘掉深度贫困县帽子的县城里,斥资千万元修建了10座豪华的“星级公厕”。这些公厕造型独特、设施齐全,每座面积110-140平方米不等,配有中央空调和排风系统、烘手器、净化开水机等,各种洗漱物品一应俱全,还安有Wi-Fi、音箱等设备。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夏振彬(广东广州 媒体人):豪掷千万建豪华公厕,背后暴露出个别领导干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其眼里,豪华公厕光鲜亮丽,在迎来送往、展示形象时大有妙用。

以民生之名行铺张之实 ,变民生工程为政绩秀场。这种领导干部往往重面子轻里子、重形式轻实效,片面追求“高大上”、热衷“短平快”。他们自以为找到了抓工作的妙方,精通了出“成绩”的法门,往往做出蠢事而不自知,根子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

孔德淇(广东云浮 媒体人):无论是城市公厕还是乡村厕所,其建设宗旨都应该以“实用”为基础。2018年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做好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城镇公共厕所服务水平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公共厕所建设要“注重实用力戒豪华”。

对于一个刚摘掉深度贫困县帽子的县城来说,大规模投入资金建设豪华公厕,明显违背了这一要求,也超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堪称铺张浪费,本末倒置。

吴一琦(广东东莞 职员):值得思考的是,这数以千万计的资金究竟是依据何种流程得以“拍板”确定的?相关项目是否经历了严谨的科学论证环节?是否广泛且充分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与诉求?

只有牢牢扎紧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确保每一分钱都得以合理运用,方能避免更多“豪华公厕”式的闹剧重演。其一,进一步健全公共项目决策机制,强化可行性研究以及专家论证等关键环节,拓宽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以此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其二,强化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力度,确保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其三,对违规决策、滥用资金等行为,必须严肃追责问责。(整理:尹传刚)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