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券商多维度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25-06-24 08:50 来源:证券日报

当前,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表现亮眼,“魅力值”逆势攀升。从港股一级市场的关键指标来看,截至2025年6月23日,年内港交所完成35宗首次公开募股(IPO)项目,募资总额近1000亿港元,在全球资本市场中跃居首位。同时,港股市场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份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笔者认为,中资券商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过程中,扮演着多维度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首先,中资券商成为港股IPO市场的重要力量,推动港股募资规模跃居全球前列。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回暖趋势显著,募资总额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凭借在本土市场的深厚资源积累、广泛且高效的服务网络,以及对两地监管规则的精准把握与深度理解,中资券商已成为港股IPO市场的重要中介力量。此前,在大型中概股回归项目中,中资券商成功助力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企业回归港股市场,有力提升了港股募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这种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项目数量上,更反映在对复杂交易结构的设计能力上。同时,通过协助内地科技、消费赛道龙头企业赴港上市,中资券商为港股市场引入了众多高成长性标的,不仅丰富了港股市场的行业结构,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与韧性,更提升了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资券商正在逐步打破过往由国际投行主导的格局。目前,国内头部券商凭借全链条服务能力在承销市场占据明显优势,主导港股IPO项目数量大幅领先于外资机构。比如,近期海天味业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是今年以来发行规模第二大的港股IPO,也是年内全球消费行业发行规模最大的IPO。该项目聚集了中金、高盛、摩根士丹利三大国际投行联合承销,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其中,中金公司担任该项目的牵头保荐人并担任本次项目的独家后市稳定商及独家结算代理人。这凸显出中资券商在前期尽调、Pre-IPO融资与跨境合规服务等方面日益成熟,已经构建出相较外资更具本土优势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其次,中资券商促进跨境资本流动,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中资券商作为连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与纽带,近年来通过机制创新、产品拓展和国际化布局等举措,显著促进了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动。数据显示,2024年,中资券商服务港股通交易金额11.2万亿港元,同比增长64.9%,持续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自“跨境理财通”2.0实施以来,中资券商积极响应,统筹做好系统开发、产品筛选等各项工作,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对全球财富的配置需求。通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丰富产品种类,中资券商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投资渠道,进一步促进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最后,中资券商加大布局力度,维护香港地区金融稳定。

近年来,中资券商积极在香港地区展业,采取长远、稳健的经营策略,并不断增加投入,在维护香港地区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末,中资券商在中国香港设立了35家子公司。就在前不久,西部证券宣布拟出资等值1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香港子公司,进一步体现了中资券商对香港市场的重视和信心。同时,中资券商的稳健经营以及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为香港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在市场波动时发挥“压舱石”作用,稳定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秩序。

从华尔街到中环,资本的流动轨迹,见证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中资券商凭借专业能力和业务优势,正持续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超级枢纽”的功能,也为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注入新动能。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资券商多维度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25年06月24日 08:50   来源:证券日报   李文

当前,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表现亮眼,“魅力值”逆势攀升。从港股一级市场的关键指标来看,截至2025年6月23日,年内港交所完成35宗首次公开募股(IPO)项目,募资总额近1000亿港元,在全球资本市场中跃居首位。同时,港股市场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份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笔者认为,中资券商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过程中,扮演着多维度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首先,中资券商成为港股IPO市场的重要力量,推动港股募资规模跃居全球前列。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回暖趋势显著,募资总额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凭借在本土市场的深厚资源积累、广泛且高效的服务网络,以及对两地监管规则的精准把握与深度理解,中资券商已成为港股IPO市场的重要中介力量。此前,在大型中概股回归项目中,中资券商成功助力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企业回归港股市场,有力提升了港股募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这种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项目数量上,更反映在对复杂交易结构的设计能力上。同时,通过协助内地科技、消费赛道龙头企业赴港上市,中资券商为港股市场引入了众多高成长性标的,不仅丰富了港股市场的行业结构,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与韧性,更提升了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资券商正在逐步打破过往由国际投行主导的格局。目前,国内头部券商凭借全链条服务能力在承销市场占据明显优势,主导港股IPO项目数量大幅领先于外资机构。比如,近期海天味业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是今年以来发行规模第二大的港股IPO,也是年内全球消费行业发行规模最大的IPO。该项目聚集了中金、高盛、摩根士丹利三大国际投行联合承销,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其中,中金公司担任该项目的牵头保荐人并担任本次项目的独家后市稳定商及独家结算代理人。这凸显出中资券商在前期尽调、Pre-IPO融资与跨境合规服务等方面日益成熟,已经构建出相较外资更具本土优势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其次,中资券商促进跨境资本流动,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中资券商作为连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与纽带,近年来通过机制创新、产品拓展和国际化布局等举措,显著促进了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动。数据显示,2024年,中资券商服务港股通交易金额11.2万亿港元,同比增长64.9%,持续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自“跨境理财通”2.0实施以来,中资券商积极响应,统筹做好系统开发、产品筛选等各项工作,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对全球财富的配置需求。通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丰富产品种类,中资券商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投资渠道,进一步促进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最后,中资券商加大布局力度,维护香港地区金融稳定。

近年来,中资券商积极在香港地区展业,采取长远、稳健的经营策略,并不断增加投入,在维护香港地区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末,中资券商在中国香港设立了35家子公司。就在前不久,西部证券宣布拟出资等值1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香港子公司,进一步体现了中资券商对香港市场的重视和信心。同时,中资券商的稳健经营以及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为香港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在市场波动时发挥“压舱石”作用,稳定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秩序。

从华尔街到中环,资本的流动轨迹,见证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中资券商凭借专业能力和业务优势,正持续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超级枢纽”的功能,也为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