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程序员张运来因不租房住车里引发大量关注。记者专访张运来,张运来表示曾有网友对他的行为质疑,认为他占用了公共资源,他解释没有不文明行为:晚上空闲车位很多,只是刷牙洗脸。(6月22日 红星新闻)
当深圳程序员张运来选择将轿车作为“移动居所”时,他或许未曾料到,这个并未影响他人且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会被网友以“占用公共资源”的缘由质疑。在部分质疑者眼中,晚上住在车上是占用停车位的越界行为,即使张运来缴纳了停车费。但若跳脱非黑即白的批判逻辑,一辆“私家车”的存在与否,恰是丈量城市文明温度的标尺。
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本就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在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存路径。张运来选择住在车里,或许源于经济考量,或许是已经习惯这种生活,无论原因如何,这种选择并未逾越法律红线,也未对他人造成实质伤害。若仅仅因为其与大众认知中的“常规生活”不同,就对其横加指责,实则是用单一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复杂的生活百态,这与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背道而驰。正如有人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宁静,有人热衷旅居四海探索世界,这些差异不应成为被批判的理由,而应成为社会多样性的鲜活体现,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包容合法前提下的多元生存策略。
质疑张运来的声音中,“占用公共资源”是最常被提及的理由,但稍加分析便知,这种指责缺乏事实依据。公共停车位本质面向所有市民开放,付费即享有使用权,张运来支付停车费使用停车位,在公共卫生间进行简单洗漱,并没有超出合理使用公共资源的范畴。相反,他通过错峰停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位的使用效率,让闲置的公共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