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输液3天”,医疗岂能清仓“大甩卖”?

2025-06-23 07:31 来源:红网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成都市金牛区一诊所推出“50元输液3天”的促销活动,6月21日,成都金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称,网传图片属实,时间发生在今年3月15日前后。经初步核实,当事人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发布医疗广告。目前,金牛区市监局已立案开展调查,对涉嫌违法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6月21日 澎湃新闻)

输液本该是医生根据病情判断的严谨治疗手段,却被包装成促销套餐。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摇身一变成了推销员,把专业的医疗判断当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说到底,这是商业利益对医疗底线的践踏。

看病不是点外卖、买套餐!每个人的身体千差万别:是老人还是小孩?对药过不过敏?病情是轻是重?该不该输?输什么药?输多久?这些都需要医生具体分析、审慎决定,这是医疗安全的底线。不问是谁、患什么病,都用“三天50元”的输液套餐?如此“一刀切”,要医生何用?

这类“促销”极具诱导性。鼓吹“50元三天,不用就亏”,很容易让感冒、腹泻等小病患者被“忽悠”去输液。这违背了“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医疗原则。诊所看似“让利”的促销,实际上是给健康埋雷,更是把老百姓对医生的那点信任给消耗没了。

诊所何以出此下策?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当诊疗收入难抵运营成本,“促销”成了无奈选择——但这不是正当理由。诊所“病急乱投医”,竟把诊疗行为当成“商品促销”,误将“便宜”当作核心竞争力,忘记了“专业”和“患者信任”才是长久立身之本。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监管也不能老是“马后炮”。如此背离医疗本质的活动能公然推出,说明日常监管明显没跟上。“医销混合”的违规操作,往往卡在卫健、市监、医保的“三不管”地带。相关部门要建立“异常促销联查机制”,让钻空子者“无空可钻”。公众就医看病时,要坚持“对症下药”和“安全第一”原则。不必要的治疗,免费送也不能要。多掌握一些“能口服不注射”的基本常识,不过度治疗。

要扭转诊所“商战”的思想误区,还需多方发力。监管部门需对“让利”“满减”等违规医疗行为露头就打。以主动巡查防控代替等候举报投诉,提升监管效能。诊所与其靠“打折”噱头求生,不如扎扎实实提升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用真本事赢得百姓口碑。广大患者就诊时,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尊重专业意见。切记:在健康上,“对症”永远比“便宜”重要百倍!

“50元输液套餐”或许能很快叫停,但警钟必须长鸣:医疗决策权,绝不能被商业价签绑架。当医生变成推销员,谁来守卫我们的生命防线?这份尊严不容侵扰——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也更是不容模糊的常识。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50元输液3天”,医疗岂能清仓“大甩卖”?

2025年06月23日 07:31   来源:红网   高家千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成都市金牛区一诊所推出“50元输液3天”的促销活动,6月21日,成都金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称,网传图片属实,时间发生在今年3月15日前后。经初步核实,当事人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发布医疗广告。目前,金牛区市监局已立案开展调查,对涉嫌违法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6月21日 澎湃新闻)

输液本该是医生根据病情判断的严谨治疗手段,却被包装成促销套餐。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摇身一变成了推销员,把专业的医疗判断当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说到底,这是商业利益对医疗底线的践踏。

看病不是点外卖、买套餐!每个人的身体千差万别:是老人还是小孩?对药过不过敏?病情是轻是重?该不该输?输什么药?输多久?这些都需要医生具体分析、审慎决定,这是医疗安全的底线。不问是谁、患什么病,都用“三天50元”的输液套餐?如此“一刀切”,要医生何用?

这类“促销”极具诱导性。鼓吹“50元三天,不用就亏”,很容易让感冒、腹泻等小病患者被“忽悠”去输液。这违背了“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医疗原则。诊所看似“让利”的促销,实际上是给健康埋雷,更是把老百姓对医生的那点信任给消耗没了。

诊所何以出此下策?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当诊疗收入难抵运营成本,“促销”成了无奈选择——但这不是正当理由。诊所“病急乱投医”,竟把诊疗行为当成“商品促销”,误将“便宜”当作核心竞争力,忘记了“专业”和“患者信任”才是长久立身之本。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监管也不能老是“马后炮”。如此背离医疗本质的活动能公然推出,说明日常监管明显没跟上。“医销混合”的违规操作,往往卡在卫健、市监、医保的“三不管”地带。相关部门要建立“异常促销联查机制”,让钻空子者“无空可钻”。公众就医看病时,要坚持“对症下药”和“安全第一”原则。不必要的治疗,免费送也不能要。多掌握一些“能口服不注射”的基本常识,不过度治疗。

要扭转诊所“商战”的思想误区,还需多方发力。监管部门需对“让利”“满减”等违规医疗行为露头就打。以主动巡查防控代替等候举报投诉,提升监管效能。诊所与其靠“打折”噱头求生,不如扎扎实实提升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用真本事赢得百姓口碑。广大患者就诊时,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尊重专业意见。切记:在健康上,“对症”永远比“便宜”重要百倍!

“50元输液套餐”或许能很快叫停,但警钟必须长鸣:医疗决策权,绝不能被商业价签绑架。当医生变成推销员,谁来守卫我们的生命防线?这份尊严不容侵扰——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也更是不容模糊的常识。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