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板6周年之际,科创板迎来新一轮改革。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将聚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更好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其中,“1”是指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6”是指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对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等。
传统金融逻辑注重现金流、财务指标,而科技企业核心价值是技术,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转盈利周期长,导致融资难、融资贵。而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核心指标为“预计市值+研发成果”,突破传统盈利指标束缚,主要适用于产品技术复杂、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企业,目前已在生物医药领域落地。当前,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处于高速成长期,普遍为未盈利状态,但类似企业的价值,显然不能仅用短期盈利来衡量。“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可谓围绕我国当前科技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量体裁衣”式的调整,便于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
设置科创成长层后,现有和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上市公司将全部纳入其中。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符合“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两个条件之一的调出科创成长层。从科创成长层的组成与调出就不难看出,其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有学者形象地形容:“科创成长层如同在科创板这所‘大学’里新开了个‘实验班’。这样一来,那些技术牛、前景好但缺钱的硬科技企业直接融资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