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停弦渡镇的山洲烟花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洲烟花”)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9人遇难,26人受伤。“新华视点”记者实地采访发现,涉事企业曾连续3年被监管部门查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历经多次“整改”却仍“带病经营”,直至酿成惨剧。
沿着一条处罚的时间轴追溯,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山洲烟花,安全生产责任“悬空”久矣!2023年、2024年、2025年,该企业分别因改变工房用途、超核定药量储存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被立案调查。此外,该企业还多次因为余药清理不及时、消防设施配备不规范等安全管理问题被责令整改。直至今年5月18日,通过当地行业协会联查联保机制,山洲烟花还被查出15个隐患问题。可见,查摆整改问题极少发乎于内、践之于行,任由“他人代劳”,就会旧疾难除、又添新病、贻害无穷。
责任“悬空”,根本在于制度“空转”。一个表现是制度管不住人。譬如,表面上的货物无序堆放、建筑结构与质量不达标、擅自改变工房用途,内里其实是人员的违规操作问题。又如,组装装药工房“超员”,员工秩序混乱、随意走动,就更是人员的问题。特别是在日常监管中,“老好人”太多,你好我好大家好,更使得一次次不痛不痒的检查和惩戒化成了一场场毛毛雨,放任一些人千方百计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一些人极力逃避制度的约束和监管。
另一个表现是缺少制度执行情况的“体检”。为什么监管部门眼中的“不放心企业”,一直被“盯得很紧”,却依然出了大问题?原因就是对怠于执行不明所以。全链条闭环管理缺失。面对安全生产的大事情,企业怎么方便就怎么操作,没有起码的安全质量“自我体检”,骨子里还是家庭作坊的基因在作祟。尤其在落实风险管控措施过程中,有关方面显然对“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谁来督导、怎样问责追责”不甚了了。明明应该层层负责,实际却是层层卸责,结果必然是层层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