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精神”照亮合作新画图

2025-06-19 08: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应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16日至18日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从西安携手到草原新篇,元首们在友好气氛中共同回顾西安峰会以来中国-中亚各领域合作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一致决定弘扬“中国-中亚精神”,坚持永久睦邻友好,携手推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深化中国-中亚合作,是我们这代领导人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抉择,顺应世界大势,符合人民期盼。”两年前,在中国西安举行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指出。

“‘中国-中亚精神’为世代友好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始终秉持,不断发扬光大。”两年后,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

于两千多年传统友谊中生根发芽,在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信中茁壮成长,如今中国-中亚合作内涵日益丰富,正如六国元首亲手种下的石榴树,已花满枝头,越发灿烂。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深化互信、同声相应。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习近平主席9次到访中亚,并多次接待来华访问的中亚国家领导人,双边和多边互动持续加强。2020年,中方倡导成立中国-中亚机制,随后各方提议将其升格至元首层级。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中国-中亚关系新时代由此开启。今年4月,中国-中亚外长第六次会晤举行,各方重申支持多边主义,加强在联合国等框架下的对话合作;支持国际贸易规则,不认同单边保护主义的做法,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促进地区贸易畅通。此次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将世代友好的原则固定下来,这是六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创举。

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作为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以合作增动能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共赴现代化的坚定选择。中亚地区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区,中国与中亚五国全部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4年,中国和中亚国家进出口达到创纪录的6741.5亿元,较2013年增长116%。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打造互利共赢新模式,中塔公路、中吉乌公路和铁路推动区域互联互通迈上新水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实现互免签证,鲁班工坊加快落地,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驶入快车道。此次峰会期间商定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宣布签署共建“一带一路”、人员往来便利化、绿色矿产、贸易畅通、互联互通、工业、海关等领域12份合作文件及多份友城协议,中国-中亚减贫合作中心、教育交流合作中心、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正式揭牌,各领域合作欣欣向荣,成果丰硕。

“中国在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中从未附加政治条件”“乌兹别克斯坦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无私支持”“吉尔吉斯斯坦珍视双方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睦邻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亚多国元首在会谈中道出与中方合作的真实感受。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未来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始终是中亚国家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在“中国-中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同中亚国家将继续在逐梦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偕行致远,擘画新蓝图,再上新台阶。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中亚精神”照亮合作新画图

2025年06月19日 08: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蔺紫鸥

应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16日至18日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从西安携手到草原新篇,元首们在友好气氛中共同回顾西安峰会以来中国-中亚各领域合作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一致决定弘扬“中国-中亚精神”,坚持永久睦邻友好,携手推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深化中国-中亚合作,是我们这代领导人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抉择,顺应世界大势,符合人民期盼。”两年前,在中国西安举行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指出。

“‘中国-中亚精神’为世代友好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始终秉持,不断发扬光大。”两年后,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

于两千多年传统友谊中生根发芽,在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信中茁壮成长,如今中国-中亚合作内涵日益丰富,正如六国元首亲手种下的石榴树,已花满枝头,越发灿烂。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深化互信、同声相应。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习近平主席9次到访中亚,并多次接待来华访问的中亚国家领导人,双边和多边互动持续加强。2020年,中方倡导成立中国-中亚机制,随后各方提议将其升格至元首层级。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中国-中亚关系新时代由此开启。今年4月,中国-中亚外长第六次会晤举行,各方重申支持多边主义,加强在联合国等框架下的对话合作;支持国际贸易规则,不认同单边保护主义的做法,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促进地区贸易畅通。此次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将世代友好的原则固定下来,这是六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创举。

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作为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以合作增动能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共赴现代化的坚定选择。中亚地区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区,中国与中亚五国全部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4年,中国和中亚国家进出口达到创纪录的6741.5亿元,较2013年增长116%。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打造互利共赢新模式,中塔公路、中吉乌公路和铁路推动区域互联互通迈上新水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实现互免签证,鲁班工坊加快落地,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驶入快车道。此次峰会期间商定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宣布签署共建“一带一路”、人员往来便利化、绿色矿产、贸易畅通、互联互通、工业、海关等领域12份合作文件及多份友城协议,中国-中亚减贫合作中心、教育交流合作中心、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正式揭牌,各领域合作欣欣向荣,成果丰硕。

“中国在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中从未附加政治条件”“乌兹别克斯坦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无私支持”“吉尔吉斯斯坦珍视双方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睦邻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亚多国元首在会谈中道出与中方合作的真实感受。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未来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始终是中亚国家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在“中国-中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同中亚国家将继续在逐梦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偕行致远,擘画新蓝图,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