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转化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如何打破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二元对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是中西部生态资源富集地区的共同课题。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生态价值转化、数字技术赋能、清洁能源开发、乡村生态富民为四大抓手,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地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
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筑牢“两山”转化制度根基。贵州通过系统化构建核算、交易、产业和补偿四大环节,有效拓宽了“两山”转化路径。通过出台全省GEP核算方案,推进生态产品价值“一把尺”核算,为生态资源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基础;设立省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推出林业碳汇交易和“单株碳汇”等市场化工具,推动生态资源进入流通领域;打造“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将生态优势直接嵌入价值创造过程;完善跨省流域横向补偿机制,探索“修复—开发”权益挂钩模式,通过绿色金融和林权赎买等政策工具反哺生态保护。
激活数字技术乘数效应,打造绿色治理智慧范式。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构建“数据监测—智能决策—产业转型”的技术赋能体系。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创新打造“天眼监控—云端分析—网格处置”全链条治理范式。比如,依托流域智慧监测平台,通过水质传感器、无人机巡航及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动态监测,提高污染溯源效率,提升流域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