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再次完美对接

2025-06-19 07:13 来源:证券日报

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关于“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的表态掷地有声。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落子,不仅精准把握住科技企业差异化的发展脉搏,更标志着资本市场包容性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科创板宣布设立以来,已汇聚一批硬科技“新星”,截至2025年6月18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8家,IPO募集资金约9232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约1894亿元,充分彰显了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

不过,科技企业成长路径各异、阶段需求分化显著,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转盈利周期长等“成长的烦恼”。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科创成长层填补了科技企业梯度培育的关键断层。在实践层面,资本市场服务链条仍存间隙,如那些研发成果初显、技术路径清晰,却因营收或盈利指标尚不满足IPO标准的优质企业,有可能会陷入融资窘境。

科创成长层将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科创成长层设置后,现有和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上市公司将全部纳入其中,通过设计更具包容性的差异化上市标准,有效承接处于成果转化关键阶段、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为它们提供宝贵的资本支持与发展跳板。这极大延展资本市场的服务半径,让更多“潜力股”获得成长所需的阳光雨露。

另一方面,科创成长层彰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2024年以来,监管部门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先后发布实施“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以及《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和市场生态,形成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科创成长层为增量制度改革提供更可控的“试验空间”,覆盖科技企业“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性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当然,改革之路从无坦途。科创成长层的成功落地,仍需直面几重挑战,如企业分层标准的科学界定,需兼顾成长性与科技成色的真实度量;不同层级间的转板机制设计,须确保灵活与稳定间的平衡;投资者保护工作更需同步强化,谨防风险在层级间无序传导。这要求监管智慧与市场实践在动态磨合中不断校准。

“试验田”精神正是破解挑战的密钥。以科创成长层为新的支点,撬动一场更具系统性的生态革新,从包容性制度到适应性服务,从融资端优化到投资端保护。让资本市场的土壤养分更足、阳光更充沛,中国科创企业“成长的烦恼”便能转化为“蜕变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这片“试验田”里必将孕育出更多参天大树,支撑起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辽阔天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再次完美对接

2025年06月19日 07:13   来源:证券日报   谢若琳

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关于“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的表态掷地有声。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落子,不仅精准把握住科技企业差异化的发展脉搏,更标志着资本市场包容性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科创板宣布设立以来,已汇聚一批硬科技“新星”,截至2025年6月18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8家,IPO募集资金约9232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约1894亿元,充分彰显了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

不过,科技企业成长路径各异、阶段需求分化显著,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转盈利周期长等“成长的烦恼”。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科创成长层填补了科技企业梯度培育的关键断层。在实践层面,资本市场服务链条仍存间隙,如那些研发成果初显、技术路径清晰,却因营收或盈利指标尚不满足IPO标准的优质企业,有可能会陷入融资窘境。

科创成长层将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科创成长层设置后,现有和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上市公司将全部纳入其中,通过设计更具包容性的差异化上市标准,有效承接处于成果转化关键阶段、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为它们提供宝贵的资本支持与发展跳板。这极大延展资本市场的服务半径,让更多“潜力股”获得成长所需的阳光雨露。

另一方面,科创成长层彰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2024年以来,监管部门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先后发布实施“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以及《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和市场生态,形成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科创成长层为增量制度改革提供更可控的“试验空间”,覆盖科技企业“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性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当然,改革之路从无坦途。科创成长层的成功落地,仍需直面几重挑战,如企业分层标准的科学界定,需兼顾成长性与科技成色的真实度量;不同层级间的转板机制设计,须确保灵活与稳定间的平衡;投资者保护工作更需同步强化,谨防风险在层级间无序传导。这要求监管智慧与市场实践在动态磨合中不断校准。

“试验田”精神正是破解挑战的密钥。以科创成长层为新的支点,撬动一场更具系统性的生态革新,从包容性制度到适应性服务,从融资端优化到投资端保护。让资本市场的土壤养分更足、阳光更充沛,中国科创企业“成长的烦恼”便能转化为“蜕变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这片“试验田”里必将孕育出更多参天大树,支撑起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辽阔天空。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