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龙岗大运中心“十个勤天”演唱会的安检环节引发争议。有观众反映,部分女性安检员在贴身检查时动作越界,腰、腿甚至大腿根等部位被触摸,被质疑检查方式“过于冒犯”。尽管场馆表示将调查处理,但“安检过程中如何把握身体接触的度”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安检的本质是守护安全,无论是不是同性检查,随意触碰隐私部位都是对个体尊严的侵害——公共安全的防线,绝不能以牺牲个人权利为代价。
安检的目的是排查风险,而非无差别身体接触。演唱会安检中的金属探测和物品扫描,本可通过技术手段完成,却出现安检员对穿短裤观众“从大腿根向下抚摸”的过度操作。这种将“贴身检查”转化为“全面触摸”的行为,早已超出必要范围。类似问题在其他场景也曾发生:广州白云机场曾因安检员“摸裤裆”检查引发争议,背离了安检初衷。安全保障的关键在于优化设备和流程,而非依赖可能冒犯公众的人工触碰“土办法”。
事件中,有观众提到“现场配备大量女性安检员,异性未直接接触”,试图说明检查的合理性。但需明确:同性安检是基本尊重,但“同性”不等于“无底线”。即使同性检查也需遵循“最小接触”原则。安检的重点是“物”而非“身体”,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边界,容不得以安全为名的过度触碰。
此次争议的根源,在于安检标准的“空白地带”。主办方仅规定“禁止携带危险物品”,却未明确人身检查的具体范围、方式和禁忌,导致安检员在执行中全凭个人理解。对比铁路、民航等成熟领域,其安检规范详细到“手部检查应使用金属探测器轻扫,不得直接抓握肢体”“女性检查需在独立空间进行”等细节,从制度上压缩了权力滥用的空间。若演唱会安检能提前公示“不触碰敏感部位”“优先使用设备检查”等规则,既能让公众清楚配合的边界,也能约束安检员行为。当规则模糊时,个体权利就可能在“为你好”的名义下被悄然侵蚀,这正是需要制度补位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