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做网红,当尊重多元价值选择

2025-06-18 09:13 来源:羊城晚报

近日,以广东省第17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并捐出十余万元高考奖学金的清华高颜值学霸张沈心然,回避网络2年后重回大众视野,并在社交平台分享学习经验、vlog直播等,引发网友关注。

对此,张沈心然父亲发视频回应女儿做短视频直播。他表示:“女儿发的短视频基本都能上热门,也能接到广告,直播也是几万人在线,但暂时不同意女儿做这件事,因为觉得太漂亮的女生不适合做直播。我很支持大学生创业,但不能盲目瞎搞,要有策划。”

张父的担忧并非无迹可循。在“读书改变命运”的传统叙事里,高学历者的人生剧本似乎早已写就: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顶级企业的写字楼才是“正轨”,而短视频平台的聚光灯则充斥着“玩物丧志”的风险。但这种认知,某种程度上也忽视了时代的巨变。当知识传播突破传统边界,短视频、直播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传递价值的新阵地。“在线分享学习经验”与“线下课堂授课”本质上并无二致,都是知识流动的载体。张沈心然用直播输出干货,既是个人才华的延伸,更是对知识普惠的践行,与她捐资助学的善举一脉相承。

“太漂亮不适合做直播”的论断,也暴露出一定的性别偏见。在这种逻辑下,女性的颜值与才华被人为割裂,仿佛美丽就意味着“花瓶”,意味着能力的减损。可翻开时代篇章,从“诗词才女”武亦姝到“天问一号”美女总师,无数女性早已用实力证明,外貌从来不是限制发展的枷锁,偏见才是。张沈心然的直播,展现的是学霸的思维逻辑、学习方法,而非单纯的外貌优势,社会不该用有色眼镜将她的努力与才华简单归因为“漂亮”。

流量浪潮中,大学生该如何自处?这是张沈心然事件抛给时代的命题。的确,直播带货、流量变现的诱惑巨大,部分人沉溺其中迷失了方向。但就此否定短视频平台的价值,无异于因噎废食。关键在于,青年能否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流量与成长间找到平衡。张沈心然的助学善举和知识分享行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正面回应——当直播成为传递善意、输出价值的工具,流量便能转化为社会正能量。

父亲支持创业却反对直播的矛盾态度,也提醒我们:对青年的引导,不应是简单的“堵”,而需以理性对话与建设性建议为桥梁。大学生拥抱短视频,需要的不是被贴上“盲目瞎搞”的标签,而是获得更科学的职业规划、更健康的价值引导。学校、家庭与社会应携手帮助青年在多元选择中坚守初心,让创新热情与专业素养相互赋能。

从清华学霸到直播博主,张沈心然的身份转变,本质上是青年拥抱时代的缩影。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颜值与才华不必非此即彼,传统与创新更可并行不悖。期待社会给予青年更多信任与包容,也愿更多像张沈心然这样的年轻人,既能在专业领域深耕,也能在时代舞台上绽放。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清华学霸做网红,当尊重多元价值选择

2025年06月18日 09:13   来源:羊城晚报   孔德淇

近日,以广东省第17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并捐出十余万元高考奖学金的清华高颜值学霸张沈心然,回避网络2年后重回大众视野,并在社交平台分享学习经验、vlog直播等,引发网友关注。

对此,张沈心然父亲发视频回应女儿做短视频直播。他表示:“女儿发的短视频基本都能上热门,也能接到广告,直播也是几万人在线,但暂时不同意女儿做这件事,因为觉得太漂亮的女生不适合做直播。我很支持大学生创业,但不能盲目瞎搞,要有策划。”

张父的担忧并非无迹可循。在“读书改变命运”的传统叙事里,高学历者的人生剧本似乎早已写就: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顶级企业的写字楼才是“正轨”,而短视频平台的聚光灯则充斥着“玩物丧志”的风险。但这种认知,某种程度上也忽视了时代的巨变。当知识传播突破传统边界,短视频、直播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传递价值的新阵地。“在线分享学习经验”与“线下课堂授课”本质上并无二致,都是知识流动的载体。张沈心然用直播输出干货,既是个人才华的延伸,更是对知识普惠的践行,与她捐资助学的善举一脉相承。

“太漂亮不适合做直播”的论断,也暴露出一定的性别偏见。在这种逻辑下,女性的颜值与才华被人为割裂,仿佛美丽就意味着“花瓶”,意味着能力的减损。可翻开时代篇章,从“诗词才女”武亦姝到“天问一号”美女总师,无数女性早已用实力证明,外貌从来不是限制发展的枷锁,偏见才是。张沈心然的直播,展现的是学霸的思维逻辑、学习方法,而非单纯的外貌优势,社会不该用有色眼镜将她的努力与才华简单归因为“漂亮”。

流量浪潮中,大学生该如何自处?这是张沈心然事件抛给时代的命题。的确,直播带货、流量变现的诱惑巨大,部分人沉溺其中迷失了方向。但就此否定短视频平台的价值,无异于因噎废食。关键在于,青年能否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流量与成长间找到平衡。张沈心然的助学善举和知识分享行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正面回应——当直播成为传递善意、输出价值的工具,流量便能转化为社会正能量。

父亲支持创业却反对直播的矛盾态度,也提醒我们:对青年的引导,不应是简单的“堵”,而需以理性对话与建设性建议为桥梁。大学生拥抱短视频,需要的不是被贴上“盲目瞎搞”的标签,而是获得更科学的职业规划、更健康的价值引导。学校、家庭与社会应携手帮助青年在多元选择中坚守初心,让创新热情与专业素养相互赋能。

从清华学霸到直播博主,张沈心然的身份转变,本质上是青年拥抱时代的缩影。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颜值与才华不必非此即彼,传统与创新更可并行不悖。期待社会给予青年更多信任与包容,也愿更多像张沈心然这样的年轻人,既能在专业领域深耕,也能在时代舞台上绽放。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