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99子”,雷人短剧底线何在

2025-06-18 07:44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在某热播微短剧中出现“1胎生99子”的离谱剧情引发网友热议。目前,该短剧已在短视频平台下架。

离谱、雷人、炸裂、荒诞,随手翻翻网友评论,对该短剧的观感大抵如此。剧中女主意外怀上“龙种”,临盆时遇“天降祥瑞”,为“皇上”诞下99个儿子,还出现把孩子摞起来“进宫面圣”的猎奇场面。只看这剧情设定,难怪让人直呼“短剧还是太超前了”“有生之年系列+1”,两相比较之下,动辄3个亿零花钱的霸道总裁剧都被衬托得“稍显正常”。

短剧为何在猎奇赛道越走越远?借用网友一句话,“一个敢编,一个敢演,一个敢播”。乍一看,这是编剧把数字游戏玩脱了。从仙侠剧“三生三世”到“十生十世”的设定,再到萌娃剧中烂大街的“一胎多宝”剧情,仿佛数量越多、脑洞越大,就越显功力、愈发吸睛。但这其实是一种“走捷径”的创作思维在作祟,是在“流量至上”逻辑下对观众认知阈值的冲击。诚然,快餐化的微短剧有其特殊性,观众往往对其宽容度较高。但宽容不等于纵容,更不意味着它可以肆意编造剧情,罔顾基本常识。“一胎99子”,早已不是数量多少的问题,而是不尊重观众、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现实的问题。

事件发酵后,短剧被下架,导演怪编剧,男主演员怪经纪人……一部烂剧引发口诛笔伐,从敢编到敢演、敢播,恐怕哪个环节都难置身事外。从这些回应中,也不难看出一些端倪:参与拍摄者自己都感觉“癫”,但因为对“大爆”心向往之,即便“狗血”也只能硬着头皮拍下去,这本就很说明问题。眼里只有流量,只看短期利益,丧失对品质的追求、对底线的坚守,纵然一时获得了点击量,也终将被观众、被市场所抛弃。

微短剧,“短”的是呈现形式,而不是价值内核。眼下太多的短剧还没有走出低层次的商业模式、“赚快钱”的流量陷阱。问题短剧下架不是结束,多少“后来者”在路上仍未可知。但它提了个醒:极端猎奇、侮辱智商的短剧不能继续“疯”下去。任由离谱剧情“卷”下去,“雷”倒的不仅仅是观众,对行业生态的伤害也很致命。行业审核在线、平台监管到位,加之观众的成熟选择,给好内容大流量,让烂作品没市场,才能让微短剧在良性发展轨道上走得更远。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胎99子”,雷人短剧底线何在

2025年06月18日 07:44   来源:广州日报   张冬梅

近日,在某热播微短剧中出现“1胎生99子”的离谱剧情引发网友热议。目前,该短剧已在短视频平台下架。

离谱、雷人、炸裂、荒诞,随手翻翻网友评论,对该短剧的观感大抵如此。剧中女主意外怀上“龙种”,临盆时遇“天降祥瑞”,为“皇上”诞下99个儿子,还出现把孩子摞起来“进宫面圣”的猎奇场面。只看这剧情设定,难怪让人直呼“短剧还是太超前了”“有生之年系列+1”,两相比较之下,动辄3个亿零花钱的霸道总裁剧都被衬托得“稍显正常”。

短剧为何在猎奇赛道越走越远?借用网友一句话,“一个敢编,一个敢演,一个敢播”。乍一看,这是编剧把数字游戏玩脱了。从仙侠剧“三生三世”到“十生十世”的设定,再到萌娃剧中烂大街的“一胎多宝”剧情,仿佛数量越多、脑洞越大,就越显功力、愈发吸睛。但这其实是一种“走捷径”的创作思维在作祟,是在“流量至上”逻辑下对观众认知阈值的冲击。诚然,快餐化的微短剧有其特殊性,观众往往对其宽容度较高。但宽容不等于纵容,更不意味着它可以肆意编造剧情,罔顾基本常识。“一胎99子”,早已不是数量多少的问题,而是不尊重观众、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现实的问题。

事件发酵后,短剧被下架,导演怪编剧,男主演员怪经纪人……一部烂剧引发口诛笔伐,从敢编到敢演、敢播,恐怕哪个环节都难置身事外。从这些回应中,也不难看出一些端倪:参与拍摄者自己都感觉“癫”,但因为对“大爆”心向往之,即便“狗血”也只能硬着头皮拍下去,这本就很说明问题。眼里只有流量,只看短期利益,丧失对品质的追求、对底线的坚守,纵然一时获得了点击量,也终将被观众、被市场所抛弃。

微短剧,“短”的是呈现形式,而不是价值内核。眼下太多的短剧还没有走出低层次的商业模式、“赚快钱”的流量陷阱。问题短剧下架不是结束,多少“后来者”在路上仍未可知。但它提了个醒:极端猎奇、侮辱智商的短剧不能继续“疯”下去。任由离谱剧情“卷”下去,“雷”倒的不仅仅是观众,对行业生态的伤害也很致命。行业审核在线、平台监管到位,加之观众的成熟选择,给好内容大流量,让烂作品没市场,才能让微短剧在良性发展轨道上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