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向绿推动新型工业化

2025-06-17 07: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该如何发力?曾以煤炭、钢铁、化工为主导的泰安市,重化工业占比一度高达75.2%。近年来,泰安摒弃高污染、高能耗老路,牢牢抓住新型工业化这个“牛鼻子”,构筑绿色低碳新优势,不断向创新要动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旅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强市之路,不仅实现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8%左右的增长,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也稳居全省前列,为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实践经验。

优势再造,以绿色低碳重塑产业生态。泰安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也曾面临着诸如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与挑战。在山东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倡导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下,泰安深刻认识到,新型工业化贵在“新”——动能新、模式新、业态新。为此,以绿色低碳为突破口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聚焦新赛道新风口,引导企业升级装备、拓展领域、加速转化,推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跃升。尤其在能源这一重点领域,结构转型势在必行,立足自身禀赋,着力在“存储”上发力,建设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千亿元级“泰山锂谷”和千万千瓦级“风光高地”三个工程。依托丰富的岩盐矿床资源优势建设储能项目。其中,中储国能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充放电转换效率超72%,被列入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年发电量可达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煤耗18.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万吨,成效显著。

“换道超车”,数转智改驱动产业转型新突破。山东是工业大省,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能够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基础支撑。山东在坚守实体经济根基的同时,以数字技术重构产业生态,引领更多企业朝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实现新旧动能有机转换。泰安市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化集成改革,创新实施的十企领军示范、百企裂变倍增、千企数字赋能“十百千”行动和数字化转型培训、诊断评估、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四个全覆盖”模式,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普遍难题。2024年,泰安成功创建“千兆城市”,为山东实施“工赋山东”行动提供了地市层面的实践支撑。

激活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作为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山东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具备良好基础。泰安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已达66.8%,培育出2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这些实践成果不仅深度契合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更为省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范式。聚焦地市级县域内的转型先锋,新泰正奋力突破“一煤独大”的产业桎梏,抢占新赛道,引大培强未来产业。新泰市泉沟镇盘活原有煤矿废弃资源和闲置资产,建设火箭综合试验中心,生动诠释了资源型地区“无中生有”抢占新赛道的魄力,彰显了山东“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在地方层面的生动实践。

面向“十五五”,泰安建设新型多元储能示范基地的规划,与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形成战略呼应。这座城市在守护泰山生态的同时推进工业转型的实践表明,在生态约束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守正”与“创新”中找准平衡,这正是山东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山东泰安市委书记 杨洪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向新向绿推动新型工业化

2025年06月17日 07: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该如何发力?曾以煤炭、钢铁、化工为主导的泰安市,重化工业占比一度高达75.2%。近年来,泰安摒弃高污染、高能耗老路,牢牢抓住新型工业化这个“牛鼻子”,构筑绿色低碳新优势,不断向创新要动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旅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强市之路,不仅实现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8%左右的增长,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也稳居全省前列,为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实践经验。

优势再造,以绿色低碳重塑产业生态。泰安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也曾面临着诸如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与挑战。在山东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倡导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下,泰安深刻认识到,新型工业化贵在“新”——动能新、模式新、业态新。为此,以绿色低碳为突破口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聚焦新赛道新风口,引导企业升级装备、拓展领域、加速转化,推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跃升。尤其在能源这一重点领域,结构转型势在必行,立足自身禀赋,着力在“存储”上发力,建设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千亿元级“泰山锂谷”和千万千瓦级“风光高地”三个工程。依托丰富的岩盐矿床资源优势建设储能项目。其中,中储国能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充放电转换效率超72%,被列入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年发电量可达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煤耗18.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万吨,成效显著。

“换道超车”,数转智改驱动产业转型新突破。山东是工业大省,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能够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基础支撑。山东在坚守实体经济根基的同时,以数字技术重构产业生态,引领更多企业朝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实现新旧动能有机转换。泰安市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化集成改革,创新实施的十企领军示范、百企裂变倍增、千企数字赋能“十百千”行动和数字化转型培训、诊断评估、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四个全覆盖”模式,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普遍难题。2024年,泰安成功创建“千兆城市”,为山东实施“工赋山东”行动提供了地市层面的实践支撑。

激活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作为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山东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具备良好基础。泰安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已达66.8%,培育出2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这些实践成果不仅深度契合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更为省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范式。聚焦地市级县域内的转型先锋,新泰正奋力突破“一煤独大”的产业桎梏,抢占新赛道,引大培强未来产业。新泰市泉沟镇盘活原有煤矿废弃资源和闲置资产,建设火箭综合试验中心,生动诠释了资源型地区“无中生有”抢占新赛道的魄力,彰显了山东“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在地方层面的生动实践。

面向“十五五”,泰安建设新型多元储能示范基地的规划,与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形成战略呼应。这座城市在守护泰山生态的同时推进工业转型的实践表明,在生态约束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守正”与“创新”中找准平衡,这正是山东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山东泰安市委书记 杨洪涛)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