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电竞解锁新版老有所乐

2025-06-17 07:08 来源:广州日报

“你玩得还不如我奶奶好”,这句游戏爱好者之间的玩笑话,或许正成为现实——近日在成都市青羊区一家老年机构内,“BSG”老年电竞战队的队员们正在赛训课前“摩拳擦掌”“组队开黑”。(6月15日中国新闻网)

队员平均年龄65岁,主攻游戏为《英雄联盟》,每周两次系统训练,学补兵、记技能、练走位……谁能想到,“银发”与“电竞”看上去如此“画风不搭”,竟有人认认真真地将其“撮合”起来,让人眼前一亮。看着这些“银发玩家”认真学习的模样,也难怪有网友打趣,这群爷爷奶奶,“强得可怕”!

调侃之余,不妨思考一下,这样别开生面的“银发电竞队”,打动我们的地方在哪?

或许在于敢打破偏见。谁说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只能“买菜带娃”“钓鱼遛狗”,不能玩电竞?这便是最有力的回应。电竞作为一项早已被官方认可的体育项目,人人皆可参与,老年人也不例外。而且,将电竞与养老巧妙结合,既能满足老年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又能通过系统训练,锻炼手眼协调、提升数字素养,还能通过团队协作激发活力、获得归属感。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电竞=年轻人专属”的偏见,更以“电子游戏”为桥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或许还在于为电竞正名。尽管电竞已发展多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视其为洪水猛兽,这种观念在年长者中尤为普遍。然而,让人欣慰的是,有一群老年人主动放下成见,不仅亲自上场,更组成“战队”,身体力行地告诉人们,电竞虽不是沉迷游戏的挡箭牌,但也绝非洪水猛兽,适度娱乐也能够有益身心。

或许更在于蓝海已现。电子竞技游戏正逐渐成为中老年人“快乐养老”的新选择。数据显示,中国老年玩家人数已超过2500万,但真正将电竞作为养老新载体的尝试仍属少数,市场处于“一片浓雾密布的蓝海”。若能拨开迷雾,从“银发电竞”出发,未来有可能催生出各类“年轻态养老”的新业态。或许,未来的养老院里,除了茶香与棋声,还会有键盘敲击的节奏与胜利的欢呼。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银发电竞解锁新版老有所乐

2025年06月17日 07:08   来源:广州日报   陈文杰

“你玩得还不如我奶奶好”,这句游戏爱好者之间的玩笑话,或许正成为现实——近日在成都市青羊区一家老年机构内,“BSG”老年电竞战队的队员们正在赛训课前“摩拳擦掌”“组队开黑”。(6月15日中国新闻网)

队员平均年龄65岁,主攻游戏为《英雄联盟》,每周两次系统训练,学补兵、记技能、练走位……谁能想到,“银发”与“电竞”看上去如此“画风不搭”,竟有人认认真真地将其“撮合”起来,让人眼前一亮。看着这些“银发玩家”认真学习的模样,也难怪有网友打趣,这群爷爷奶奶,“强得可怕”!

调侃之余,不妨思考一下,这样别开生面的“银发电竞队”,打动我们的地方在哪?

或许在于敢打破偏见。谁说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只能“买菜带娃”“钓鱼遛狗”,不能玩电竞?这便是最有力的回应。电竞作为一项早已被官方认可的体育项目,人人皆可参与,老年人也不例外。而且,将电竞与养老巧妙结合,既能满足老年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又能通过系统训练,锻炼手眼协调、提升数字素养,还能通过团队协作激发活力、获得归属感。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电竞=年轻人专属”的偏见,更以“电子游戏”为桥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或许还在于为电竞正名。尽管电竞已发展多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视其为洪水猛兽,这种观念在年长者中尤为普遍。然而,让人欣慰的是,有一群老年人主动放下成见,不仅亲自上场,更组成“战队”,身体力行地告诉人们,电竞虽不是沉迷游戏的挡箭牌,但也绝非洪水猛兽,适度娱乐也能够有益身心。

或许更在于蓝海已现。电子竞技游戏正逐渐成为中老年人“快乐养老”的新选择。数据显示,中国老年玩家人数已超过2500万,但真正将电竞作为养老新载体的尝试仍属少数,市场处于“一片浓雾密布的蓝海”。若能拨开迷雾,从“银发电竞”出发,未来有可能催生出各类“年轻态养老”的新业态。或许,未来的养老院里,除了茶香与棋声,还会有键盘敲击的节奏与胜利的欢呼。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