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碗面被罚三千元,绝不是小题大做

2025-06-12 06:42 来源:扬子晚报

近日,一则关于安徽涡阳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处理通报在网络上流传,引发了金融圈内外的关注。通报内容显示,该行青町支行两名客户经理因在一家干扣面馆接受贷款客户支付的一顿午餐,被处通报批评及每人3000元绩效核减的严厉处罚,该支行行长亦因负有管理责任,核减绩效1000元。(6月11日封面新闻)

干扣面是安徽亳州涡阳地区的一种传统面食,以黄豆芽、蒜汁、葱花等为底料。当地一家干扣面馆负责人称,干扣面6块钱一碗,另一家干扣面馆负责人称人均消费在15元左右。照此说来,安徽涡阳农村商业银行的两名客户经理吃了贷款客户的干扣面,售价不足20元却付出了超6000元损失的代价。

对此,有人认为督促客户经理退还干扣面的费用,并向客户道歉就已经很不错了,既发通报又扣款是小题大做,矫枉过正;但也有人认为,该行《员工行为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接受可能影响履行职务的宴请”,约法的目的是执行,不执行就是一张废纸。

不难看出,涉事银行内部处理通报在网络上流传并引发关注,是因为两名客户经理接受客户宴请的金额太小了。换言之,如果他俩的吃喝费用数百上千元,要求或默认贷款客户支付,被通报处罚就不会有争议,反而会被大加赞赏。

现实中,银行客户经理及信贷管理人与贷款客户的关系都很微妙。银行贷款审查、决策者脚跟不稳、观念不纯、思维落后,向贷款客户吃拿卡要的情况并不鲜见,背后与银行缺乏风险经营及危机意识,工作人员作风轻浮、以贷谋私惯了有关。一碗面处罚风波,是重树银行诚信,维护银行廉洁底线,筑牢金融安全堤坝的博弈。

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对吃一碗面扣款数千元,颇有现实意义。前不久,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到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为权力运行戴上“紧箍咒”,为资源使用立下“铁规矩”。可见,安徽涡阳农村商业银行对两名客户经理的处理通报,不是小题大做、矫枉过正,而是小中见大,防微杜渐。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吃一碗面被罚三千元,绝不是小题大做

2025年06月12日 06:42   来源:扬子晚报   卞广春

近日,一则关于安徽涡阳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处理通报在网络上流传,引发了金融圈内外的关注。通报内容显示,该行青町支行两名客户经理因在一家干扣面馆接受贷款客户支付的一顿午餐,被处通报批评及每人3000元绩效核减的严厉处罚,该支行行长亦因负有管理责任,核减绩效1000元。(6月11日封面新闻)

干扣面是安徽亳州涡阳地区的一种传统面食,以黄豆芽、蒜汁、葱花等为底料。当地一家干扣面馆负责人称,干扣面6块钱一碗,另一家干扣面馆负责人称人均消费在15元左右。照此说来,安徽涡阳农村商业银行的两名客户经理吃了贷款客户的干扣面,售价不足20元却付出了超6000元损失的代价。

对此,有人认为督促客户经理退还干扣面的费用,并向客户道歉就已经很不错了,既发通报又扣款是小题大做,矫枉过正;但也有人认为,该行《员工行为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接受可能影响履行职务的宴请”,约法的目的是执行,不执行就是一张废纸。

不难看出,涉事银行内部处理通报在网络上流传并引发关注,是因为两名客户经理接受客户宴请的金额太小了。换言之,如果他俩的吃喝费用数百上千元,要求或默认贷款客户支付,被通报处罚就不会有争议,反而会被大加赞赏。

现实中,银行客户经理及信贷管理人与贷款客户的关系都很微妙。银行贷款审查、决策者脚跟不稳、观念不纯、思维落后,向贷款客户吃拿卡要的情况并不鲜见,背后与银行缺乏风险经营及危机意识,工作人员作风轻浮、以贷谋私惯了有关。一碗面处罚风波,是重树银行诚信,维护银行廉洁底线,筑牢金融安全堤坝的博弈。

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对吃一碗面扣款数千元,颇有现实意义。前不久,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到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为权力运行戴上“紧箍咒”,为资源使用立下“铁规矩”。可见,安徽涡阳农村商业银行对两名客户经理的处理通报,不是小题大做、矫枉过正,而是小中见大,防微杜渐。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