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衣不防晒,乱象如何治?

2025-06-11 09: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据央视近日报道,市场上标有“防晒”字样的产品品类繁多,但部分防晒衣实际无法有效阻挡紫外线,不符合国家标准,商家通过虚标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后者可能花了钱,却买到没有防晒效果的衣服。这些“三无”防晒衣是怎么进入市场,公然在电商平台和直播间售卖?对于这种乱象,又该如何整治?网友各抒己见。

@安西:对于那些能直出检测报告的检测机构,直接取缔吧!只有把他们饭碗砸了,才能起到警示作用!

@超话世界:生产厂家需要监管,卖货商家更需要监管。

@咩里菌:防晒没有那么玄乎,即使是一件棉T恤也能防晒,只不过袖子短点遮不上胳膊,在意这个就穿个长袖衣服。

@我爱我葱:我一件T恤也防晒啊,每到夏天胳膊都是两个颜色。

@智慧科技: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防晒产品的质量监督,确保消费者能够买到真正有效的防晒产品。

@东禾w:消费者在选择防晒衣时应该更加谨慎,仔细查看产品的成分和防晒指数。

@十一成长记:要始终牢记,一分钱一分货,不要糊弄自己,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智者橘子SXH:应该给平台立规矩,只要发现卖假货就罚平台,它们赚了钱总要承担责任。

@山哥好比春江水:谁给造假者发的合格证?怎么通过检验的?检测机构难辞其咎,他们是扰乱市场、坑害消费者的幕后黑手。

@云之堇:商家就是捏准了消费者不会花钱专门跑去检测,所以才肆意妄为。

@朝简润肺:为什么不能广而告之相关品牌和生产商?如果大家都抵制假货,以后类似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日暮曦阳:对网络营销监管难度大,尤其是当监管措施没能跟上商家“套路升级”的速度,就会导致乱象丛生。

@育儿_芬:管要管在“前”,电商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得把检测报告像对待商家身份一样验真。

@凡人哥: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大力整治制假企业,建立完善长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别让消费者交了“智商税”。

(整理:钟智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防晒衣不防晒,乱象如何治?

2025年06月11日 09: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据央视近日报道,市场上标有“防晒”字样的产品品类繁多,但部分防晒衣实际无法有效阻挡紫外线,不符合国家标准,商家通过虚标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后者可能花了钱,却买到没有防晒效果的衣服。这些“三无”防晒衣是怎么进入市场,公然在电商平台和直播间售卖?对于这种乱象,又该如何整治?网友各抒己见。

@安西:对于那些能直出检测报告的检测机构,直接取缔吧!只有把他们饭碗砸了,才能起到警示作用!

@超话世界:生产厂家需要监管,卖货商家更需要监管。

@咩里菌:防晒没有那么玄乎,即使是一件棉T恤也能防晒,只不过袖子短点遮不上胳膊,在意这个就穿个长袖衣服。

@我爱我葱:我一件T恤也防晒啊,每到夏天胳膊都是两个颜色。

@智慧科技: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防晒产品的质量监督,确保消费者能够买到真正有效的防晒产品。

@东禾w:消费者在选择防晒衣时应该更加谨慎,仔细查看产品的成分和防晒指数。

@十一成长记:要始终牢记,一分钱一分货,不要糊弄自己,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智者橘子SXH:应该给平台立规矩,只要发现卖假货就罚平台,它们赚了钱总要承担责任。

@山哥好比春江水:谁给造假者发的合格证?怎么通过检验的?检测机构难辞其咎,他们是扰乱市场、坑害消费者的幕后黑手。

@云之堇:商家就是捏准了消费者不会花钱专门跑去检测,所以才肆意妄为。

@朝简润肺:为什么不能广而告之相关品牌和生产商?如果大家都抵制假货,以后类似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日暮曦阳:对网络营销监管难度大,尤其是当监管措施没能跟上商家“套路升级”的速度,就会导致乱象丛生。

@育儿_芬:管要管在“前”,电商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得把检测报告像对待商家身份一样验真。

@凡人哥: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大力整治制假企业,建立完善长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别让消费者交了“智商税”。

(整理:钟智维)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