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耐、能耐,既有能,又有耐。能,指的是本事、水平、才干,往往以知识、学问、悟性为根基;耐,指的是恒心、韧性、定力,每每以信念、毅力、心性为支撑。能是向外突破的锐气,可以像利剑那样劈开顽石;耐是向内沉淀的韧性,能够像青松那样坚韧不拔。
能与耐辩证统一,二者既不可或缺,也不能偏废。无耐之能或如流星一般短暂,无能之耐恰似枯木一般僵化。有能无耐,能就无以依托,持续干事就没有保证;有耐无能,耐就没有根基,成就事业就无从谈起。故而,能需以耐守持,耐需以能破局。用耐涵养能的根基,用能为耐赋予力量,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好比竹子生长,既要有势不可挡的破土,又要有经年累月的扎根,如此,方能秀拔云天。
中国古代匠人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仅手工雕刻一个细纹蜡模就需耗费数月。清代玉雕“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玉料重万斤,工匠轮班雕刻,每日仅推进少许,整个工程耗时数年,遂成稀世珍宝。当代“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从构想到建成历时22年,科学家们从建设选址到球形反射面方案,处处反复论证,终于成就独一无二的国之重器。学识渊博、才能卓越,甘愿几十年甚至一生只做一件事,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才能成为能耐兼备、德才双优的大国栋梁。
然而,毋庸否认,当下也有不少人有能无耐或能强耐弱,他们总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裹挟着、推动着,静不下心来,耐不住寂寞。有的官员上任伊始便猛烧“三把火”、大砍“三板斧”,恨不得一夜之间出政绩、出奇迹;在一个单位干上几年就盼着提升,没提升就焦躁难耐,甚至为了提升而不惜数字造假、政绩掺水。有的学者坐不住冷板凳,不愿做扎扎实实的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喜欢吹糠见米、立竿见影,渴望一举成名、一鸣惊人,甚至不惜学术造假、成果作伪。有的企业一味追求利润,只图赚快钱、快赚钱,总想轻松投机取巧、不愿艰苦创业创新,甚至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凡此种种,都是追求短期功利的表现,恒心和韧性不够,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