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在社交媒体或热搜榜上,很少能看到他们的消息,但他们与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这个群体有约3800万人,他们以车为家,以路为伴,风里来雨里去……四通八达的神州大地上,那一辆辆昼夜奔波的载货卡车,连接起生产企业与消费市场,保障着经济“大动脉”顺畅运转。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我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180.9亿吨,同比增长4.7%。其中,完成公路货运量132.4亿吨,同比增长5%。如果把公路运输比喻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那货车司机无疑是给经济输氧的“红细胞”。让这些奔波的人在路上有个舒适的“家”,能洗上热水澡、吃口热乎饭、睡个安稳觉,于情于理都很重要。
这个“家”就是“司机之家”。2017年,十四个部门联合发文倡导,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或其他公路沿线建设“司机之家”。2024年,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要求持续开展加油站型“司机之家”建设,探索推进口岸“司机之家”建设。近日,《关于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的通知》(以下称《通知》)提出,到2026年4月底,全国累计新增、改造标准化规范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1000个以上。
把这个“家”建好,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得解决“有地停”的问题。不仅建设相关场所需要多部门协同,就连让货车司机能高效便捷地找到“家”,还得依赖更多技术帮忙。对此,《通知》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无论是按照相对集中、就近就便原则合理规划功能区域,还是依托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等,广泛宣传“司机之家”服务内容,这都需要有关部门加强保障与配合,利用已有空间和设施,因地制宜进行改造,以降低“司机之家”的入住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