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停车场外车辆排起长龙,景区周边道路寸步难行……每逢旅游旺季,不少景区交通拥堵便成为困扰游客的顽疾。记者在天津采访时发现,五大道景区却别有一番风景:在志愿服务队和安保人员的协同引导下,游客从容漫步,周边道路畅通。
天津五大道景区在硬件设施难以突破客观约束的条件下,通过创新服务探索破解景区拥堵新路径。据了解,天津五大道通过建立“警民联动”机制,组织200余名志愿者提供车位引导、路线咨询等个性化服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缩短30%,交通投诉量同比下降62%。
创新服务适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通过服务优化提升接待能力,或是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当前,景区创新服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为服务创新提供了技术赋能。通过5G、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景区可实现实时客流监测预警、智能路线推荐、精准信息推送等创新服务。比如,四川九寨沟景区借助智慧管理系统,构建起空间分流、时间调控、服务导流的全链路科学调控体系,实现游客高峰期的从容应对。
然而,部分景区在服务供给上仍显不足,难以应对客流高峰。如某些景区因“游客凌晨等不到接驳车”引发关注,暴露了景区在客流高峰期的管理短板,也表明,创新服务必须构建应急机制,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调控”的转变。
构建弹性服务机制需要系统化设计。首先是建立客流预警系统,像杭州西湖景区推出“杭州景区舒适度查询系统”,“智慧”引导出行,同时,采取动态调整的交通管理措施,让景区高效运行;其次是需培养复合型服务团队,提升服务团队的应变能力;最后是要完善应急响应体系,构建“预防—调控—应急”全链条管理系统,能有效化解客流波动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