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车企率先发起大幅降价活动,多家企业跟进效仿,引发新一轮“价格战”恐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继发声,明确反对这场无序的“价格战”。
有人不解:降价是企业自愿的,消费者还能得实惠,为何要反对?
当然,车企通过创新提质、降本增效带来价格下降是正常市场现象,也让消费者受益,应当鼓励支持。但无序的“价格战”,不利于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终将损害消费者权益。
从产业端看,汽车行业经不起“价格战”折腾。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然而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不及2023年同期水平,也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降价虽带来短期销量增长,却导致目前汽车行业利润率下降至不足4%的低水平。
汽车产业链条长,围绕整车制造,向上是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技术研发等环节,向下延伸至销售、维修等领域。整个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无序“价格战”挤压链上各环节利润空间,给整条产业链带来冲击,广大从业者面临收入下降的风险。
从消费端看,无序“价格战”也会让消费者受损。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当利润被一再压减,不排除个别企业经营困难时,可能铤而走险:板材、零部件的标准放低,售后服务开始敷衍,维修保养逐渐糊弄……这样做,将对产品的安全、质量、服务产生恶劣影响,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从长远看,打“价格战”这种“内卷式”竞争,没有出路,更没有未来。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靠的是企业持之以恒地强技术、树品牌,靠的是行业劳动者孜孜不倦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