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火爆出圈 找回难得“精气神”

2025-06-06 10:11 来源:光明日报

被网友戏称为“苏超”的足球联赛,近日火了。

何为“苏超”?即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江苏13个设区市各派一队参加,参赛球员既有职业球员,也有个体工商户、大学生乃至高中生。尽管“苏超”各队球技水平无法与中超、中甲等职业联赛球队相比,但比赛的对抗激烈程度和体育竞技精神,吸引了无数观众,一票难求。

“苏超”之所以出圈,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长久以来互联网上与江苏各区市相关的“段子”,而官方“放下身段”主动参与到网络中,打响了赛事的知名度。

网络上,“散装江苏”是网友们对江苏各设区市之间形象的总结。面对“苏超”比赛,南京市委市政府新媒体平台“南京发布”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为标题发布赛事相关信息;新华日报南京分社制作的对战海报口号是“踏平花果山,再吃水蜜桃”……这些宣传口号“火药味”十足,远超过往人们对体育赛事传播的认知。江苏各设区市户籍居民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进一步让“苏超”呈现出现象级传播的趋势。

“苏超”的成功,与江苏13个设区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关系紧密。作为政府主导的省内体育赛事,各设区市的经济实力足以支撑这项非营利性、以群众为基础的全民运动赛事。2024年全国经济数据显示,27个GDP万亿城市中,江苏占了5个,苏州、南京更是位列全国GDP10强城市榜单。徐州GDP突破9500亿元,正向万亿级城市发起冲击。宿迁、连云港等市,也达到了4000多亿的体量,居全国前列。如此经济体量和实力,确实为当地人培厚自信与底气提供坚实依托。

由于经济体量不同,江苏13个设区市自然会将城市发展比拼的目标设置得与其他省份不同。通常,一省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省内各设区市的互帮互助、团结一致。部分省区市通过集中资源、加权省内优势城市,让优势城市先行发展而后形成经济圈,拉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而江苏各设区市大都拥有单独发展的区位优势、能力和实力。当各区市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一争高下”的观念自然而然会在具体行为中显现出来。

这是一种由“对抗式团结”促成的经济增长方式。其本质就是参与者内心充盈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以及一种令人自豪的城市荣誉感。这些因素为各地大力提升经济增长动能增添了内在驱动力。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从上到下、想方设法提升发展动能、挖掘经济潜能。从“苏超”比赛中的许多细节就能够看出:球场内,对家乡的归属感,使得各设区市代表队球员在场上踢出了球赛该有的精气神。球场外,常州推出主场球迷“9.9元门票送萝卜干炒饭福利套餐”,意在与声名远扬的扬州炒饭“抗衡”,这何尝不是由“对抗式团结”带来的文旅消费新视角。

事实上,“苏超”赛事背后,也牵动了地方文旅经济发展。“苏超”目前已吸引了超过18万名球迷涌入各个主场城市现场观赛,上座率堪比职业足球联赛。有平台数据显示,端午节后,江苏省的文旅需求依旧旺盛,6月2日至6月8日,江苏省内景区预订同比增长305%;江苏地区“南京盐水鸭”“南通早茶”“徐州烧烤”“盱眙小龙虾”等各设区市美食会随着比赛进程而搜索量暴增。这显然是由赛事经济激发的又一消费动能,也是创新消费场景的有效尝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苏超”火爆出圈 找回难得“精气神”

2025年06月06日 10:11   来源:光明日报   陈城

被网友戏称为“苏超”的足球联赛,近日火了。

何为“苏超”?即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江苏13个设区市各派一队参加,参赛球员既有职业球员,也有个体工商户、大学生乃至高中生。尽管“苏超”各队球技水平无法与中超、中甲等职业联赛球队相比,但比赛的对抗激烈程度和体育竞技精神,吸引了无数观众,一票难求。

“苏超”之所以出圈,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长久以来互联网上与江苏各区市相关的“段子”,而官方“放下身段”主动参与到网络中,打响了赛事的知名度。

网络上,“散装江苏”是网友们对江苏各设区市之间形象的总结。面对“苏超”比赛,南京市委市政府新媒体平台“南京发布”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为标题发布赛事相关信息;新华日报南京分社制作的对战海报口号是“踏平花果山,再吃水蜜桃”……这些宣传口号“火药味”十足,远超过往人们对体育赛事传播的认知。江苏各设区市户籍居民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进一步让“苏超”呈现出现象级传播的趋势。

“苏超”的成功,与江苏13个设区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关系紧密。作为政府主导的省内体育赛事,各设区市的经济实力足以支撑这项非营利性、以群众为基础的全民运动赛事。2024年全国经济数据显示,27个GDP万亿城市中,江苏占了5个,苏州、南京更是位列全国GDP10强城市榜单。徐州GDP突破9500亿元,正向万亿级城市发起冲击。宿迁、连云港等市,也达到了4000多亿的体量,居全国前列。如此经济体量和实力,确实为当地人培厚自信与底气提供坚实依托。

由于经济体量不同,江苏13个设区市自然会将城市发展比拼的目标设置得与其他省份不同。通常,一省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省内各设区市的互帮互助、团结一致。部分省区市通过集中资源、加权省内优势城市,让优势城市先行发展而后形成经济圈,拉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而江苏各设区市大都拥有单独发展的区位优势、能力和实力。当各区市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一争高下”的观念自然而然会在具体行为中显现出来。

这是一种由“对抗式团结”促成的经济增长方式。其本质就是参与者内心充盈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以及一种令人自豪的城市荣誉感。这些因素为各地大力提升经济增长动能增添了内在驱动力。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从上到下、想方设法提升发展动能、挖掘经济潜能。从“苏超”比赛中的许多细节就能够看出:球场内,对家乡的归属感,使得各设区市代表队球员在场上踢出了球赛该有的精气神。球场外,常州推出主场球迷“9.9元门票送萝卜干炒饭福利套餐”,意在与声名远扬的扬州炒饭“抗衡”,这何尝不是由“对抗式团结”带来的文旅消费新视角。

事实上,“苏超”赛事背后,也牵动了地方文旅经济发展。“苏超”目前已吸引了超过18万名球迷涌入各个主场城市现场观赛,上座率堪比职业足球联赛。有平台数据显示,端午节后,江苏省的文旅需求依旧旺盛,6月2日至6月8日,江苏省内景区预订同比增长305%;江苏地区“南京盐水鸭”“南通早茶”“徐州烧烤”“盱眙小龙虾”等各设区市美食会随着比赛进程而搜索量暴增。这显然是由赛事经济激发的又一消费动能,也是创新消费场景的有效尝试。

(责任编辑:臧梦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