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近期,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形成了目前最为准确的“蜀道数据”。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中第一个以线性文化遗产为对象的考古项目,蜀道考古采取“以线串点”的调查方法,明确以记录蜀道的道路遗产本体为基础、以蜀道两侧50米为关联遗产信息的重点采集范围,并统一了记录的标准规范和道路分级标准。这一过程,为我国古代道路和线性文物的调查保护提供了范例,也为跨区域、多单位联合考古积累了经验。
【点评】
所谓线性文化遗产,主要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都是其重要表现形式。这类遗产,具有历史跨度大、地域范围广、遗产类型多样等特征。除了上面谈到的蜀道,长城、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都是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的代表。
短则几十里,长则数千公里,线性文化遗产的分布往往跨越不同地理单元、行政区划,这决定了考古调查也需攥指成拳、协同联动。
就拿闻名于世的“太行八陉”来说,这8条穿越巍巍太行的古道,连接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不久前启动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太行古陉专项调查,由河北省文物局牵头,北京、山西、河南文物部门共同参与,旨在提升对这一线性文化遗产价值完整性和演变过程性的认识,夯实保护根基。文化遗产并非孤立存在,线性文化遗产更是彼此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不论是调查研究还是保护利用,都应重视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
对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不能是“线性”的单一向度,也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构建立体的保护网络十分关键。其中,群众参与是破解遗产分散且分布范围广等难题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