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多半”袋引发热议,商标不是“免责金牌”

2025-06-06 07:29 来源:红网

近日,有多位网友发帖称,白象“多半袋面”系列产品背后包装上显示,“多半”是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象食品”)的注册商标,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6月4日 极目新闻)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企业商标注册与消费者认知的矛盾,更折射出品牌营销中知情权保障的缺失。白象食品官方回应称,“多半”商标注册初衷是为区分常规产品,便于消费者选购。然而,从实际效果看,这一商标与“大分量”宣传语的组合,极易让消费者产生“分量增加”的误解。例如,白象红烧牛肉面常规款面饼为85克,而“多半袋”面饼为110克,仅增加25克,远未达到“多半”的标准。这种“擦边球”式的宣传,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白象食品并非首个因商标问题引发争议的品牌。从“千禾0添加酱油”的“0添加”商标争议,到“壹号土猪”的“土猪”商标质疑,企业通过将描述性词汇注册为商标,制造消费者认知误区的手法屡见不鲜。此类商标虽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却违背了商业伦理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白象“多半袋”面包装虽标注了商标信息,但未在显著位置明确提示“‘多半’非分量承诺”,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陷入信息不对称的困境。这种“合法但不合理”的营销策略,短期内或许能提升销量,长期却会透支品牌公信力。

消费者对商品分量的关注,本质是对“性价比”的追求。若企业通过商标设计模糊分量信息,消费者将难以基于真实信息作出选择。例如,白象“多半袋”面与常规款价格相近,但分量增加有限,消费者若误以为“分量翻倍”,则可能因信息不对称而支付溢价。此类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根据广告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白象“多半袋”面的宣传虽未直接虚构事实,但通过商标与宣传语的组合,易引发消费者误解,涉嫌违反广告真实性原则。

白象食品此次“多半”袋面事件却让品牌形象蒙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源于长期积累的品质与口碑。若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消费者权益,终将失去市场。白象食品虽发布声明致歉,并承诺调整包装,但更需反思的是:如何平衡商标注册与消费者认知?如何通过透明信息披露重建信任?例如,可借鉴部分品牌在包装上明确标注“分量增加比例”的做法,或通过广告语直接说明“多半”为商标,非分量承诺,避免消费者误解。唯有以诚信为本,方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商标不是“免责金牌”,诚信才是品牌生命线。白象“多半”袋方便面事件,本质是商标注册与消费者认知的冲突。企业商标注册的自由,不应以损害消费者知情权为代价。唯有以透明信息披露为准则,以品质提升为核心,才能在市场中建立真正的品牌公信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白象“多半”袋引发热议,商标不是“免责金牌”

2025年06月06日 07:29   来源:红网   刘熺宁

近日,有多位网友发帖称,白象“多半袋面”系列产品背后包装上显示,“多半”是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象食品”)的注册商标,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6月4日 极目新闻)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企业商标注册与消费者认知的矛盾,更折射出品牌营销中知情权保障的缺失。白象食品官方回应称,“多半”商标注册初衷是为区分常规产品,便于消费者选购。然而,从实际效果看,这一商标与“大分量”宣传语的组合,极易让消费者产生“分量增加”的误解。例如,白象红烧牛肉面常规款面饼为85克,而“多半袋”面饼为110克,仅增加25克,远未达到“多半”的标准。这种“擦边球”式的宣传,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白象食品并非首个因商标问题引发争议的品牌。从“千禾0添加酱油”的“0添加”商标争议,到“壹号土猪”的“土猪”商标质疑,企业通过将描述性词汇注册为商标,制造消费者认知误区的手法屡见不鲜。此类商标虽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却违背了商业伦理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白象“多半袋”面包装虽标注了商标信息,但未在显著位置明确提示“‘多半’非分量承诺”,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陷入信息不对称的困境。这种“合法但不合理”的营销策略,短期内或许能提升销量,长期却会透支品牌公信力。

消费者对商品分量的关注,本质是对“性价比”的追求。若企业通过商标设计模糊分量信息,消费者将难以基于真实信息作出选择。例如,白象“多半袋”面与常规款价格相近,但分量增加有限,消费者若误以为“分量翻倍”,则可能因信息不对称而支付溢价。此类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根据广告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白象“多半袋”面的宣传虽未直接虚构事实,但通过商标与宣传语的组合,易引发消费者误解,涉嫌违反广告真实性原则。

白象食品此次“多半”袋面事件却让品牌形象蒙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源于长期积累的品质与口碑。若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消费者权益,终将失去市场。白象食品虽发布声明致歉,并承诺调整包装,但更需反思的是:如何平衡商标注册与消费者认知?如何通过透明信息披露重建信任?例如,可借鉴部分品牌在包装上明确标注“分量增加比例”的做法,或通过广告语直接说明“多半”为商标,非分量承诺,避免消费者误解。唯有以诚信为本,方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商标不是“免责金牌”,诚信才是品牌生命线。白象“多半”袋方便面事件,本质是商标注册与消费者认知的冲突。企业商标注册的自由,不应以损害消费者知情权为代价。唯有以透明信息披露为准则,以品质提升为核心,才能在市场中建立真正的品牌公信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