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睡觉就能提升孩子智力?警惕伪科学收割家长钱包

2025-06-06 07:27 来源:红网

“让读书像呼吸一样简单,让左右脑更加协调、平衡,让神经元链接的速度更紧密、更快。”一款儿童智慧仪的广告语如是写道。正文有对产品更详细的介绍:“××智慧仪通过2200首大自然音乐合成的阿尔法波,促进大脑发育,让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专注力得到提升。”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冒出大量号称能提升孩子专注力、记忆力的“智慧仪”“醒脑仪”,售价在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6月5日 《法治日报》)

所谓“科技赋能”,实际为偷换概念的套路。商家宣称“促进脑细胞活性化”“强化记忆功能”,当记者问有没有医疗效果,他们就甩锅“这是电子产品,不算医疗器械”。这种刻意模糊科技探索与成熟产品界限的行为,实则是为了规避监管的障眼法。科学研究被拆成营销话术,成了忽悠人的幌子。

虚假繁荣的销量背后,是用焦虑织成的骗钱网。在电商平台上翻看对比后,这些产品详情页都十分相似:模糊的“功效图”、不同店铺发来的同一张“高分试卷”、复制粘贴的“家长好评”截图,一看就是批量造假的流水线。更隐蔽的是强制捆绑消费——4980元的脑波仪必须搭配5780元的学习机,所谓“全套家庭方案”要价近3万元。商家用“终身受益”“过目不忘”画大饼,将家长的教育焦虑转化为源源不断的超额利润。

“神器”变“废品”,唯剩“智商税”收据。报道中的广东林女士的遭遇颇具代表性:从初期觉得孩子“睡眠似乎变好”的心理作用,到用了半年后确认“毫无变化”的醒悟。短视频平台更是离谱,前排全是刷出来的好评,最新评论全是“上当了”“客服跑了”的吐槽。当所谓“阿尔法脑波音乐”在普通音乐平台随便听,这些“智慧仪”说白了就是戴在头上的焦虑收割机。

破解骗局得双管齐下,让教育回归本真。监管部门应当对宣称“脑部功能干预”的产品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严禁商家将实验概念当噱头卖货;家长更需冷静下来——神经科学研究所揭示,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营养剂是充足睡眠、均衡饮食、体能运动和父母的耐心陪伴。当商家喊着“让孩子读书像呼吸一样简单”时,家长要清楚: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是花几万块买个金属头环就行的事。

教育孩子就像种树,得靠阳光雨露慢慢滋养,没有速成药。别让“神童梦”冲昏了头脑,被商家的套路牵着走。真正对孩子好的教育,从来不在那些花里胡哨的“神器”里,而在每天踏踏实实的陪伴和科学的引导中。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听“音乐”睡觉就能提升孩子智力?警惕伪科学收割家长钱包

2025年06月06日 07:27   来源:红网   李雨欣

“让读书像呼吸一样简单,让左右脑更加协调、平衡,让神经元链接的速度更紧密、更快。”一款儿童智慧仪的广告语如是写道。正文有对产品更详细的介绍:“××智慧仪通过2200首大自然音乐合成的阿尔法波,促进大脑发育,让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专注力得到提升。”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冒出大量号称能提升孩子专注力、记忆力的“智慧仪”“醒脑仪”,售价在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6月5日 《法治日报》)

所谓“科技赋能”,实际为偷换概念的套路。商家宣称“促进脑细胞活性化”“强化记忆功能”,当记者问有没有医疗效果,他们就甩锅“这是电子产品,不算医疗器械”。这种刻意模糊科技探索与成熟产品界限的行为,实则是为了规避监管的障眼法。科学研究被拆成营销话术,成了忽悠人的幌子。

虚假繁荣的销量背后,是用焦虑织成的骗钱网。在电商平台上翻看对比后,这些产品详情页都十分相似:模糊的“功效图”、不同店铺发来的同一张“高分试卷”、复制粘贴的“家长好评”截图,一看就是批量造假的流水线。更隐蔽的是强制捆绑消费——4980元的脑波仪必须搭配5780元的学习机,所谓“全套家庭方案”要价近3万元。商家用“终身受益”“过目不忘”画大饼,将家长的教育焦虑转化为源源不断的超额利润。

“神器”变“废品”,唯剩“智商税”收据。报道中的广东林女士的遭遇颇具代表性:从初期觉得孩子“睡眠似乎变好”的心理作用,到用了半年后确认“毫无变化”的醒悟。短视频平台更是离谱,前排全是刷出来的好评,最新评论全是“上当了”“客服跑了”的吐槽。当所谓“阿尔法脑波音乐”在普通音乐平台随便听,这些“智慧仪”说白了就是戴在头上的焦虑收割机。

破解骗局得双管齐下,让教育回归本真。监管部门应当对宣称“脑部功能干预”的产品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严禁商家将实验概念当噱头卖货;家长更需冷静下来——神经科学研究所揭示,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营养剂是充足睡眠、均衡饮食、体能运动和父母的耐心陪伴。当商家喊着“让孩子读书像呼吸一样简单”时,家长要清楚: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是花几万块买个金属头环就行的事。

教育孩子就像种树,得靠阳光雨露慢慢滋养,没有速成药。别让“神童梦”冲昏了头脑,被商家的套路牵着走。真正对孩子好的教育,从来不在那些花里胡哨的“神器”里,而在每天踏踏实实的陪伴和科学的引导中。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