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民意调查中心前不久发布《2025年全球民众数字科技认知报告》。调查表明,86%的全球受访者认为我国在数字技术领域具有先进性,其中发展中国家为92.2%,发达国家为75.2%。当前,我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实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取得重大突破,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增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19年,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授牌,启动试验区建设工作。各试验区结合各自优势和结构转型特点,在数字经济要素流通机制、新型生产关系、要素资源配置、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等方面开展大胆探索,充分释放新动能。
为强化数字技术支撑能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层面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等等。各地也积极行动布局,如北京市制定《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安徽省印发《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一系列政策形成组合拳,为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