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扫兴”的班主任,为学生成长“减压”

2025-06-03 06:33 来源:红网

近日,一则与高三毕业生相关的话题“女老师说不要当一个扫兴的班主任”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引发网友广泛讨论。据报道,河南省平顶山市实验高中高三班主任张亚楠老师,在班级拍摄毕业照之前,自带妆发用品,细致地给学生们整理妆容,用别出心裁的“仪式感”为同学们留下珍贵的回忆。(5月31日 央视新闻)

班主任精心准备的仪式感为枯燥高压的高中生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师生关系其乐融融。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对学生独特天性的温柔守护。心理专家武志红在《深度关系》中说:“爱,是尊重你如你所是,深信你的内在美好。”作为一名高三班主任,张亚楠老师了解学生的内心渴望和心中所想。在即将成年或刚刚成年的年纪,许多同学会表现出对于成年世界的渴望和试探,对于自己的外形会有比较强烈的关注。身心健康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张亚楠老师没有以抓好学习为由,否定学生的渴望,而是选择做一个“不扫兴”的班主任,尊重学生诉求,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随着高考将至,社会各界表现出对于高考学子的强烈关心。近些天,一则“张学友演唱会与高考时间重合”的新闻屡屡登上热搜,此事件能够反映出社会对于高考学子的重视程度。但是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一次次的热搜何尝不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度,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家长和老师作为高三学子的身边人,也许更需要做的是了解他们的诉求,舒缓其对于高考的紧张和恐惧,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呵护。

教育和关心不是单一的输出,也许我们需要做的,是走进学生内心,真正了解他们的心中所想。唯有以“不扫兴”的包容与理解,给予学生温暖与支持,才能让教育真正成为滋养心灵、助力成长的力量。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做“不扫兴”的班主任,为学生成长“减压”

2025年06月03日 06:33   来源:红网   苏芳菲

近日,一则与高三毕业生相关的话题“女老师说不要当一个扫兴的班主任”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引发网友广泛讨论。据报道,河南省平顶山市实验高中高三班主任张亚楠老师,在班级拍摄毕业照之前,自带妆发用品,细致地给学生们整理妆容,用别出心裁的“仪式感”为同学们留下珍贵的回忆。(5月31日 央视新闻)

班主任精心准备的仪式感为枯燥高压的高中生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师生关系其乐融融。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对学生独特天性的温柔守护。心理专家武志红在《深度关系》中说:“爱,是尊重你如你所是,深信你的内在美好。”作为一名高三班主任,张亚楠老师了解学生的内心渴望和心中所想。在即将成年或刚刚成年的年纪,许多同学会表现出对于成年世界的渴望和试探,对于自己的外形会有比较强烈的关注。身心健康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张亚楠老师没有以抓好学习为由,否定学生的渴望,而是选择做一个“不扫兴”的班主任,尊重学生诉求,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随着高考将至,社会各界表现出对于高考学子的强烈关心。近些天,一则“张学友演唱会与高考时间重合”的新闻屡屡登上热搜,此事件能够反映出社会对于高考学子的重视程度。但是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一次次的热搜何尝不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度,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家长和老师作为高三学子的身边人,也许更需要做的是了解他们的诉求,舒缓其对于高考的紧张和恐惧,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呵护。

教育和关心不是单一的输出,也许我们需要做的,是走进学生内心,真正了解他们的心中所想。唯有以“不扫兴”的包容与理解,给予学生温暖与支持,才能让教育真正成为滋养心灵、助力成长的力量。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