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底部铺不锈钢:多一些提问,多一些回答

2025-06-03 06:27 来源:光明网

近日,有游客发现重庆武陵山森林公园天池景区,整个池底被加装不锈钢。事件传到网上之后,引发网友的关注。“为何将天池直接改造成‘不锈钢盆’”,“这是传说中的‘给长城贴瓷砖’”……相关话题连续登上热搜。

5月29日,景区相关负责人作出解释:原有天然水池因喀斯特地貌导致持续渗漏,景区于2014年起着手实施防渗工程,初期采用常规池底硬化、铺装等措施,但因喀斯特地质结构变形及水压作用,仍无法解决渗漏问题。在经过连续两三年的论证之后,铺设不锈钢工程于2017年竣工后解决了渗漏顽疾。工程总造价2000余万元,其中不锈钢材料成本约1000万元,由该景区的运营方——太极集团运营全额承担。

至此,景区做了相对全面的解释。生态环境保护和改造应该服从科学,但是“服从科学”不应狭隘地理解为专家的闭门研究、决策,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应该倾听普通人的想法:大家愿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美丽的自然湖泊变成不锈钢底?甚至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4A景点,游客能不能接受这种被“整容”的景点?

首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也是每个公民的自觉担当和使命。可能普通网民讲不出高深的生态保护的理论,但是,一片美丽的自然高山湖泊,底部都铺上了不锈钢,变成了事实上的“不锈钢盆子”,几乎永久性地改变了自然湖泊的生态样貌和生态环境,那么,公众还是有很多疑问:这么做有没有必要?铺不锈钢底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吗?后期如果产生没有预料到的严重副作用,又该如何处理?自然水的流动循环,包括池底的砂石、水草,共同构成了池中的生态系统,现在都换成了不锈钢,其原来水生态环境如何维持?

其次,武陵山森林公园奇险壮观秀丽,源于喀斯特地貌的水溶性岩石,也决定了这种地貌类型和“渗水”的特性就是绑定在一起的。为了让天池“持盈保泰”、不渗水,有利于接待游客、服务旅游,就底部全铺不锈钢,彻底改变原有喀斯特地貌,这种保护是不是和生态保护的初衷南辕北辙?

再次,此项投资目的何在?据披露,整个工程总造价2000余万元,均由景点的运营方承担,并没有直接动用财政资金。但是,要考虑到太极集团本身就是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作为大型药企,其投资武陵山森林公园也是布局“大健康”、康养产业的重要一环。太极集团在建设武陵山森林公园过程当中曾经因为违法占用林地0.4685公顷,而受到了当地开出的罚单。

基于此,给天池铺设不锈钢底部的经济账和生态账,如此操作有没有急功近利的因素?其技术方案是否必要、生态代价是否可控、更温和的替代方案是否存在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更权威的解答。

其实,整个武陵山横跨湘鄂渝桂四省市,是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所在,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不是人造的“科技空间”。而在喀斯特地貌的天池底部铺不锈钢,的确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也改变了自然风貌。对于公众提出的这些未必专业的疑问,期待当地职能部门能给出回应,而不是由当事企业自己来解释。高山湖泊属于全民资产,必须留给子孙后代。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天池底部铺不锈钢:多一些提问,多一些回答

2025年06月03日 06:27   来源:光明网   克鲜

近日,有游客发现重庆武陵山森林公园天池景区,整个池底被加装不锈钢。事件传到网上之后,引发网友的关注。“为何将天池直接改造成‘不锈钢盆’”,“这是传说中的‘给长城贴瓷砖’”……相关话题连续登上热搜。

5月29日,景区相关负责人作出解释:原有天然水池因喀斯特地貌导致持续渗漏,景区于2014年起着手实施防渗工程,初期采用常规池底硬化、铺装等措施,但因喀斯特地质结构变形及水压作用,仍无法解决渗漏问题。在经过连续两三年的论证之后,铺设不锈钢工程于2017年竣工后解决了渗漏顽疾。工程总造价2000余万元,其中不锈钢材料成本约1000万元,由该景区的运营方——太极集团运营全额承担。

至此,景区做了相对全面的解释。生态环境保护和改造应该服从科学,但是“服从科学”不应狭隘地理解为专家的闭门研究、决策,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应该倾听普通人的想法:大家愿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美丽的自然湖泊变成不锈钢底?甚至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4A景点,游客能不能接受这种被“整容”的景点?

首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也是每个公民的自觉担当和使命。可能普通网民讲不出高深的生态保护的理论,但是,一片美丽的自然高山湖泊,底部都铺上了不锈钢,变成了事实上的“不锈钢盆子”,几乎永久性地改变了自然湖泊的生态样貌和生态环境,那么,公众还是有很多疑问:这么做有没有必要?铺不锈钢底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吗?后期如果产生没有预料到的严重副作用,又该如何处理?自然水的流动循环,包括池底的砂石、水草,共同构成了池中的生态系统,现在都换成了不锈钢,其原来水生态环境如何维持?

其次,武陵山森林公园奇险壮观秀丽,源于喀斯特地貌的水溶性岩石,也决定了这种地貌类型和“渗水”的特性就是绑定在一起的。为了让天池“持盈保泰”、不渗水,有利于接待游客、服务旅游,就底部全铺不锈钢,彻底改变原有喀斯特地貌,这种保护是不是和生态保护的初衷南辕北辙?

再次,此项投资目的何在?据披露,整个工程总造价2000余万元,均由景点的运营方承担,并没有直接动用财政资金。但是,要考虑到太极集团本身就是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作为大型药企,其投资武陵山森林公园也是布局“大健康”、康养产业的重要一环。太极集团在建设武陵山森林公园过程当中曾经因为违法占用林地0.4685公顷,而受到了当地开出的罚单。

基于此,给天池铺设不锈钢底部的经济账和生态账,如此操作有没有急功近利的因素?其技术方案是否必要、生态代价是否可控、更温和的替代方案是否存在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更权威的解答。

其实,整个武陵山横跨湘鄂渝桂四省市,是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所在,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不是人造的“科技空间”。而在喀斯特地貌的天池底部铺不锈钢,的确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也改变了自然风貌。对于公众提出的这些未必专业的疑问,期待当地职能部门能给出回应,而不是由当事企业自己来解释。高山湖泊属于全民资产,必须留给子孙后代。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