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游客发现重庆武陵山森林公园天池景区,整个池底被加装不锈钢。事件传到网上之后,引发网友的关注。“为何将天池直接改造成‘不锈钢盆’”,“这是传说中的‘给长城贴瓷砖’”……相关话题连续登上热搜。
5月29日,景区相关负责人作出解释:原有天然水池因喀斯特地貌导致持续渗漏,景区于2014年起着手实施防渗工程,初期采用常规池底硬化、铺装等措施,但因喀斯特地质结构变形及水压作用,仍无法解决渗漏问题。在经过连续两三年的论证之后,铺设不锈钢工程于2017年竣工后解决了渗漏顽疾。工程总造价2000余万元,其中不锈钢材料成本约1000万元,由该景区的运营方——太极集团运营全额承担。
至此,景区做了相对全面的解释。生态环境保护和改造应该服从科学,但是“服从科学”不应狭隘地理解为专家的闭门研究、决策,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应该倾听普通人的想法:大家愿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美丽的自然湖泊变成不锈钢底?甚至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4A景点,游客能不能接受这种被“整容”的景点?
首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也是每个公民的自觉担当和使命。可能普通网民讲不出高深的生态保护的理论,但是,一片美丽的自然高山湖泊,底部都铺上了不锈钢,变成了事实上的“不锈钢盆子”,几乎永久性地改变了自然湖泊的生态样貌和生态环境,那么,公众还是有很多疑问:这么做有没有必要?铺不锈钢底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吗?后期如果产生没有预料到的严重副作用,又该如何处理?自然水的流动循环,包括池底的砂石、水草,共同构成了池中的生态系统,现在都换成了不锈钢,其原来水生态环境如何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