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针筒、一个捏捏乐,组成了一款风靡校园周边文具店的儿童玩具产品,针筒看上去和医院使用的注射器几乎一样。网络视频里宣称,这款玩具玩法简单,十分解压,只需要用针筒把空气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气泡,再去捏爆泡泡就可以。然而,不少家长表示,此类玩具非常危险,存在安全隐患。
从媒体报道来看,这类玩具的危险性显而易见。一方面,不少廉价捏捏乐的材料不符合环保标准,释放的化学物质会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另一方面针筒的针头很尖锐,可以轻易穿进生肉和西瓜,有些地方已经出现孩子眼睛被扎伤的医疗案例。总之,这不应该成为畅销无阻的儿童玩具。
事实上,一些线下店铺因为担心孩子购买针筒后发生危险,都不敢进货,目前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在各电商平台。有专家分析说,此类玩具之所以能在电商平台畅销,是因为缺乏定性标准,不知道其能不能生产、能不能作为玩具销售,所以平台难以处理。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这并不是平台开脱责任的理由。因为即便在目前的法律标准下,平台也没有充分尽到“把关人”的责任。
根据我国玩具安全相关标准,供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禁止存在功能性锐利尖端;供3岁及以上但不足8岁儿童使用的玩具,因功能(如玩具缝纫机的针)必不可少时允许存在锐利尖端,但应设警示说明。这些针头玩具,含有功能性锐利尖端,但通常没有规范性的警示说明。之前一些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查处针筒玩具,就发现其普遍缺失生产信息、安全警示及CCC认证,属于非法流通的“三无产品”。平台如果对于售卖玩具的这些店铺,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审核,一些三无针筒玩具很难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