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立法”需兼顾 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

2025-05-28 07:16 来源:燕赵晚报

“食在广州”,而“早茶”又是广州饮食文化中的一张重要名片。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预备项目,在征集市民意见的调查问卷中,特别提到了公众关注的“茶位费”“预制菜”等热点问题,引发了市民、商家以及行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5月25日 央视新闻)

蒸笼里的虾饺冒着热气,紫砂壶中茶香氤氲,“老广们”饮茶、食点、聊天,甚至谈生意、相亲、聚会等等,都可以在“吃早茶”中完成。广州早茶早已超越简单的饮食范畴,成为岭南文化的活态传承,一些老年人提笼架鸟,听着粤剧喝茶,从早晨坐到中午,既是休闲消遣,也是社交之需。“早茶立法”是为了保护“烟火气”,需在尊重传统与适应现代需求之间寻求平衡,既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要为行业创新提供合理空间。

“茶位费”作为广州早茶文化的传统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被视作对茶水、餐具及座位服务的合理收费,已有广泛的民间消费基础,也是市场竞争机制下,自发形成的行业规则。事实上,部分消费者喝茶时间久,有时候长达一上午,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座位,影响“翻台率”。房租那么贵,商家亦有经营利润需求,所以才会收取“茶位费”。

当然,立法不宜过细,不能具体到多少钱一位,只需明确建立清晰的公示机制,商家可收“茶位费”,但需在菜单、店堂显著位置标注茶位费价格、服务内容,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鼓励商家提供不同档次的茶饮选择,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尊重商家的定价权,在市场竞争下自主抉择,引导商家提供差异化服务,比如占用座位时间短的消费者,可以减免“茶位费”。

预制菜渗透早茶领域,本质是餐饮工业化浪潮下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提升出餐效率,扩大早茶消费场景。然而,若任由“科技与狠活”侵蚀传统风味,早茶终将沦为千篇一律的快餐,失去了各具特色的早茶魅力。因此,立法应区分“中央厨房备料”与“工业化预制菜”,要求商家在菜单上明确标注点心的制作方式(如“现做”“半成品加工”或“预制”),并确保价格与品质相匹配。

“早茶立法”的核心,在于构建传统与创新的动态平衡。立法不是为了束缚行业发展,而是为了划定边界、规范秩序,让早茶文化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焕发新生。应通过立法鼓励老字号传承技艺,保护传统早茶制作工艺,同时也要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引导行业在标准化、品牌化道路上探索。例如,可借鉴餐饮行业分级制度,对坚持传统工艺与采用创新技术的商家进行差异化管理,既保障文化传承,又激发市场活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早茶立法”需兼顾 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

2025年05月28日 07:16   来源:燕赵晚报   江德斌

“食在广州”,而“早茶”又是广州饮食文化中的一张重要名片。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预备项目,在征集市民意见的调查问卷中,特别提到了公众关注的“茶位费”“预制菜”等热点问题,引发了市民、商家以及行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5月25日 央视新闻)

蒸笼里的虾饺冒着热气,紫砂壶中茶香氤氲,“老广们”饮茶、食点、聊天,甚至谈生意、相亲、聚会等等,都可以在“吃早茶”中完成。广州早茶早已超越简单的饮食范畴,成为岭南文化的活态传承,一些老年人提笼架鸟,听着粤剧喝茶,从早晨坐到中午,既是休闲消遣,也是社交之需。“早茶立法”是为了保护“烟火气”,需在尊重传统与适应现代需求之间寻求平衡,既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要为行业创新提供合理空间。

“茶位费”作为广州早茶文化的传统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被视作对茶水、餐具及座位服务的合理收费,已有广泛的民间消费基础,也是市场竞争机制下,自发形成的行业规则。事实上,部分消费者喝茶时间久,有时候长达一上午,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座位,影响“翻台率”。房租那么贵,商家亦有经营利润需求,所以才会收取“茶位费”。

当然,立法不宜过细,不能具体到多少钱一位,只需明确建立清晰的公示机制,商家可收“茶位费”,但需在菜单、店堂显著位置标注茶位费价格、服务内容,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鼓励商家提供不同档次的茶饮选择,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尊重商家的定价权,在市场竞争下自主抉择,引导商家提供差异化服务,比如占用座位时间短的消费者,可以减免“茶位费”。

预制菜渗透早茶领域,本质是餐饮工业化浪潮下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提升出餐效率,扩大早茶消费场景。然而,若任由“科技与狠活”侵蚀传统风味,早茶终将沦为千篇一律的快餐,失去了各具特色的早茶魅力。因此,立法应区分“中央厨房备料”与“工业化预制菜”,要求商家在菜单上明确标注点心的制作方式(如“现做”“半成品加工”或“预制”),并确保价格与品质相匹配。

“早茶立法”的核心,在于构建传统与创新的动态平衡。立法不是为了束缚行业发展,而是为了划定边界、规范秩序,让早茶文化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焕发新生。应通过立法鼓励老字号传承技艺,保护传统早茶制作工艺,同时也要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引导行业在标准化、品牌化道路上探索。例如,可借鉴餐饮行业分级制度,对坚持传统工艺与采用创新技术的商家进行差异化管理,既保障文化传承,又激发市场活力。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