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2025上合组织国家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上,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和环球时报研究院联合发布《共同的家园——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展愿景民意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肯定上合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近七成受访者认为本国通过上合平台获得了更多参与全球治理的机会,超过六成受访者认可上合组织促进了本国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这份覆盖上合组织10个成员国、回收11个语种5700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一组组数据不仅印证了“上海精神”的影响力与感召力,也折射出成员国民众对加强合作的高度认同与热切期盼。为何上合组织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凝聚如此广泛的共识?
答案写在“获得感”里。多年来,上合组织将自身发展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让各领域务实合作惠及各国人民。在吉尔吉斯斯坦,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成为当地果农的田间“课堂”,来自中国的技术专家们耐心讲解技术要点、手把手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在乌兹别克斯坦,由中企承建的1吉瓦光伏项目可满足40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能有效解决当地电力短缺问题……对许多上合组织成员国民众而言,合作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可感的变化:收入的增加、生活环境的改善、发展视野的拓展。
答案也写在“参与感”里。随着上合组织成员国各领域合作走深走实,无数普通人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上合故事”。哈萨克斯坦姑娘艾格丽姆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找到“超出想象的工作”:跨境直播带货。凭借中国产品的品质与价格优势,她在TikTok上积累超3万粉丝,月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她说,希望攒下学费到中国深造。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学生阿赫罗尔,从孔子学院的中文课堂走向“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的翻译志愿者岗位。他说,能协助中国医生救治本国患者,“很有成就感”。巴基斯坦瓜达尔国际码头有限公司工程部的赛义德,在数年时间里从一名现场工人成长为码头工程部主管。他说,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者,感到十分骄傲……许多人用亲身经历印证,上合组织不仅是国家间的合作机制,更为成员国民众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更大梦想舞台,让个体命运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