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2025-05-16 07:0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台行政机构网站有关台湾地区人口情况介绍中的表述被悄然修改,在地区总人口中占比逾九成五的“汉人”竟变成所谓“其余人口”,避而不谈以汉族为主体的基本事实。如此荒谬绝伦的政治操作,再次暴露民进党当局企图斩断两岸血缘亲缘和历史文化联结的险恶用心,尽显“台独”分裂势力“去中国化”已至走火入魔。

据台媒报道,相关网站内容原表述为“汉人为最大族群,占总人口96.4%”,被替换成了“2.6%为原住民族群,另外来人口占1.2%,其余人口占96.2%”。酷爱玩弄文字游戏的民进党当局自以为“改编”手法高明,却立即引发岛内各界群嘲与痛批。把“最大族群”篡改为“其余人口”,违背常识、逻辑不通,突破了正常人的认知。面对群嘲,台行政机构竟以“为促进族群平权”诡辩。这下倒更让人们看清这一小伎俩背后的大阴谋,那就是要“反中”就得“去中”,要“去中国化”就得“去祖先化”。为了谋求“台独”,不惜数典忘祖,连列祖列宗都不认了。如此荒唐的操作,足见“台独”是反人性、邪恶的。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记载着历代先民迁居台湾、繁衍生息的足迹,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同气连枝的史实。立宗祠、修族谱、拜祖先,沿用大陆堂号、村名,于先人墓碑上刻下大陆祖籍地,回大陆寻根祭祖……历经岁月沧桑、世代更替,广大台湾同胞不忘根本、敬宗睦族的血脉认同从未磨灭。民进党当局对此如鲠在喉,必欲去之而后快,故而悍然重施操弄族群议题之故技,对“汉人”表述下刀。

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去中国化”,鼓吹“台独史观”,推动“文化台独”,恶行擢发难数。从推行“台独课纲”,肢解、错植课本中国史内容,大幅删减古文名篇,到掩盖台湾民众抗日历史、美化日本殖民统治;从把妈祖、关帝等民间信仰及两岸相关交流统统打上“中共统战工具”标签,进行污蔑抹黑和阻挠限制,到投重金炮制篡改历史、煽动“反中”的文化影视产品……一系列政治操作可谓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是妄图切割两岸历史文化深刻联结,磨灭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印记,弱化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和中华文化认同,为“台独”分裂铺路。

“‘去中国化’,真能抹去身上流淌的血脉基因和心中深植的文化底蕴吗?!”台湾社会连日来对民进党当局“阴招”“蠢招”的批判声浪持续不断。有识之士和主流舆论痛斥民进党当局煽动“仇中抗中”已失去理智,动动笔、敲敲键盘,就想删除台湾地区逾2000万汉族人口的身份,着实丧心病狂。民进党当局操作这出歹戏的人中,定然不乏他们“自定义”的“其余人口”,干出此等大逆不道、欺宗灭祖的行径,还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又有何底气向子孙后代交代?

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认同是与生俱来的基因,经得住岁月风霜,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有网友评论一语中的:“改得了文字,改不了血脉;玩得转网页,玩不转历史。”民进党当局可玩弄“去中”骗术于一时,却根本抹不去中华文化在祖国宝岛的根深叶茂,灭不了两岸同胞共同传承的中华文脉香火。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每年大量台湾同胞跨越海峡到大陆寻根探亲,用行动证明血缘亲缘的召唤如江河奔涌。两岸血脉割不断,同胞认同拆不散,“台独”势力的倒行逆施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注定是一个可耻的笑话,民族的背叛者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和严惩!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生造“其余人口”尽显民进党当局“去中”入魔

2025年05月16日 07:0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台行政机构网站有关台湾地区人口情况介绍中的表述被悄然修改,在地区总人口中占比逾九成五的“汉人”竟变成所谓“其余人口”,避而不谈以汉族为主体的基本事实。如此荒谬绝伦的政治操作,再次暴露民进党当局企图斩断两岸血缘亲缘和历史文化联结的险恶用心,尽显“台独”分裂势力“去中国化”已至走火入魔。

据台媒报道,相关网站内容原表述为“汉人为最大族群,占总人口96.4%”,被替换成了“2.6%为原住民族群,另外来人口占1.2%,其余人口占96.2%”。酷爱玩弄文字游戏的民进党当局自以为“改编”手法高明,却立即引发岛内各界群嘲与痛批。把“最大族群”篡改为“其余人口”,违背常识、逻辑不通,突破了正常人的认知。面对群嘲,台行政机构竟以“为促进族群平权”诡辩。这下倒更让人们看清这一小伎俩背后的大阴谋,那就是要“反中”就得“去中”,要“去中国化”就得“去祖先化”。为了谋求“台独”,不惜数典忘祖,连列祖列宗都不认了。如此荒唐的操作,足见“台独”是反人性、邪恶的。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记载着历代先民迁居台湾、繁衍生息的足迹,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同气连枝的史实。立宗祠、修族谱、拜祖先,沿用大陆堂号、村名,于先人墓碑上刻下大陆祖籍地,回大陆寻根祭祖……历经岁月沧桑、世代更替,广大台湾同胞不忘根本、敬宗睦族的血脉认同从未磨灭。民进党当局对此如鲠在喉,必欲去之而后快,故而悍然重施操弄族群议题之故技,对“汉人”表述下刀。

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去中国化”,鼓吹“台独史观”,推动“文化台独”,恶行擢发难数。从推行“台独课纲”,肢解、错植课本中国史内容,大幅删减古文名篇,到掩盖台湾民众抗日历史、美化日本殖民统治;从把妈祖、关帝等民间信仰及两岸相关交流统统打上“中共统战工具”标签,进行污蔑抹黑和阻挠限制,到投重金炮制篡改历史、煽动“反中”的文化影视产品……一系列政治操作可谓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是妄图切割两岸历史文化深刻联结,磨灭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印记,弱化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和中华文化认同,为“台独”分裂铺路。

“‘去中国化’,真能抹去身上流淌的血脉基因和心中深植的文化底蕴吗?!”台湾社会连日来对民进党当局“阴招”“蠢招”的批判声浪持续不断。有识之士和主流舆论痛斥民进党当局煽动“仇中抗中”已失去理智,动动笔、敲敲键盘,就想删除台湾地区逾2000万汉族人口的身份,着实丧心病狂。民进党当局操作这出歹戏的人中,定然不乏他们“自定义”的“其余人口”,干出此等大逆不道、欺宗灭祖的行径,还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又有何底气向子孙后代交代?

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认同是与生俱来的基因,经得住岁月风霜,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有网友评论一语中的:“改得了文字,改不了血脉;玩得转网页,玩不转历史。”民进党当局可玩弄“去中”骗术于一时,却根本抹不去中华文化在祖国宝岛的根深叶茂,灭不了两岸同胞共同传承的中华文脉香火。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每年大量台湾同胞跨越海峡到大陆寻根探亲,用行动证明血缘亲缘的召唤如江河奔涌。两岸血脉割不断,同胞认同拆不散,“台独”势力的倒行逆施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注定是一个可耻的笑话,民族的背叛者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和严惩!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