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
“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从通报内容来看,信息比较有限,没有说明具体问题。但是结合约谈的时间节点来看,还是不免令市场生疑:从京东“踢馆”外卖赛道、美团推出千亿补贴开始,到饿了么和淘宝闪购代表阿里一起加入战局,这一轮外卖“三国杀”已持续了近三个月,监管层面是如何看待这场大战的?网友们的质疑更直接,“是不是这一轮补贴要结束了?”
首先要肯定,这场“外卖大战”是良性的,有很强的正向价值。因为京东作为一条“鲶鱼”的加入,带来的不仅仅是红包优惠,更是首次将社会保障、分配方式调整等作为内容,获得市场好感。比如双方都从社保“破题”,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有的尝试“零佣金”或者降低抽成,为外卖企业让利。长期以来,骑手的社保问题、商家的抽成问题都如同横亘在行业面前的“拦路虎”,以良性竞争的方式推动这些问题摆上台面,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同时也要看到,行业竞争涉及利益调整,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早些年,滴滴、美团、饿了么就在无锡掀起“外卖大战”,结果有平台强迫商家“二选一”;网约车进行“烧钱大战”时,也有一些平台招募或诱导未取得许可的驾驶员和车辆“带车加盟”。在本轮外卖“三国杀”中,也有平台互相指责对方玩“二选一”游戏,有的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这就超越了竞争的底线,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