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借哪吒出圈,传统手艺何以在新时代“乘风破浪”

2025-03-21 07:04 来源:红网

  近日,一则“哪吒已经进入蜡染圈了”的话题引起大量关注。央视的《时政现场说》节目向观众展示了贵州肇兴侗寨的非遗之美。其中,朱广权在节目中“天雷滚滚好怕怕,我给哪吒上个蜡”的幽默发言与其亲手制作的“哪吒版蜡染”引发人们热议。(3月20日 央视新闻)

  “以布为纸,以蜡为墨。”过去,蜡染承载着侗族的独特审美与民族记忆,一直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如今,在现代社会各种新潮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其生存空间被一再压缩,逐渐陷入了传承危机。此刻,哪吒的出现如同一场“及时雨”,“淋”出了蜡染的新生机。乘着哪吒这趟“快车”,蜡染近日意外出圈。不过,在热闹过后,如何让蜡染以及更多传统手艺能够真正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并以“乘风破浪”之势驶向更广阔的天地,仍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长期以来,蜡染等传统手艺主要面临着诸多困境。在传承层面,蜡染制作工序繁杂,从画蜡、染色到脱蜡,每一步工序都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当下愿意潜心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使得传承队伍青黄不接,蜡染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从市场层面来讲,蜡染产品因其更新速度慢、创新不足的问题始终难以跻身年轻人消费市场,再加上其本身是一种小众文化,蜡染产品一直存在着受众市场有限的问题。此外,蜡染产品多为纯手工制作,其高成本、低产量的特点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价格优势,经济效益欠佳,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此次“哪吒进入蜡染圈”无疑为传统手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哪吒作为近期极具影响力的热门IP,拥有着庞大的粉丝基础与极高的话题度。蜡染借助哪吒的东风,成功获得了全新的曝光机会,这为更多人打开了一扇了解蜡染文化的窗户,让蜡染实现了从“小众文化”到“大众关注”转变。蜡染也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精湛的工艺为哪吒注入了别出心裁的文化内涵。二者的融合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合作,更是对热门IP如何为传统手艺注入新活力的一次探索。

  “哪吒进入蜡染圈”的成功也为其他传统手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首先,传统手艺要积极拥抱热门IP与流行文化,深挖其与现代流行元素合作的可能性,打造出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产品。再者,也要注重创新设计与品牌打造,在保留传统技艺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同时,也要加强对传统手艺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将其打造为品牌从而更好地延长其“寿命”。此外,还应积极利用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等线上渠道,扩大其销售范围。

  蜡染借哪吒“东风”破圈只是开端。期待更多传统手艺能以此为契机,以创新为桨,以传承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蜡染借哪吒出圈,传统手艺何以在新时代“乘风破浪”

2025年03月21日 07:04   来源:红网   黄爱琳

  近日,一则“哪吒已经进入蜡染圈了”的话题引起大量关注。央视的《时政现场说》节目向观众展示了贵州肇兴侗寨的非遗之美。其中,朱广权在节目中“天雷滚滚好怕怕,我给哪吒上个蜡”的幽默发言与其亲手制作的“哪吒版蜡染”引发人们热议。(3月20日 央视新闻)

  “以布为纸,以蜡为墨。”过去,蜡染承载着侗族的独特审美与民族记忆,一直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如今,在现代社会各种新潮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其生存空间被一再压缩,逐渐陷入了传承危机。此刻,哪吒的出现如同一场“及时雨”,“淋”出了蜡染的新生机。乘着哪吒这趟“快车”,蜡染近日意外出圈。不过,在热闹过后,如何让蜡染以及更多传统手艺能够真正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并以“乘风破浪”之势驶向更广阔的天地,仍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长期以来,蜡染等传统手艺主要面临着诸多困境。在传承层面,蜡染制作工序繁杂,从画蜡、染色到脱蜡,每一步工序都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当下愿意潜心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使得传承队伍青黄不接,蜡染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从市场层面来讲,蜡染产品因其更新速度慢、创新不足的问题始终难以跻身年轻人消费市场,再加上其本身是一种小众文化,蜡染产品一直存在着受众市场有限的问题。此外,蜡染产品多为纯手工制作,其高成本、低产量的特点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价格优势,经济效益欠佳,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此次“哪吒进入蜡染圈”无疑为传统手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哪吒作为近期极具影响力的热门IP,拥有着庞大的粉丝基础与极高的话题度。蜡染借助哪吒的东风,成功获得了全新的曝光机会,这为更多人打开了一扇了解蜡染文化的窗户,让蜡染实现了从“小众文化”到“大众关注”转变。蜡染也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精湛的工艺为哪吒注入了别出心裁的文化内涵。二者的融合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合作,更是对热门IP如何为传统手艺注入新活力的一次探索。

  “哪吒进入蜡染圈”的成功也为其他传统手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首先,传统手艺要积极拥抱热门IP与流行文化,深挖其与现代流行元素合作的可能性,打造出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产品。再者,也要注重创新设计与品牌打造,在保留传统技艺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同时,也要加强对传统手艺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将其打造为品牌从而更好地延长其“寿命”。此外,还应积极利用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等线上渠道,扩大其销售范围。

  蜡染借哪吒“东风”破圈只是开端。期待更多传统手艺能以此为契机,以创新为桨,以传承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